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莆田市城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分工方案,认真抓好任务落实。
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15日
莆田市城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
莆田市城厢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莆田市城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工作重点,现就推动实施《纲要》主要目标指标、重要任务举措等提出如下分工方案。
一、《纲要》主要目标指标
(一)约束性指标
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完成市下达指标
落实单位:区工信局等
(各目标、任务均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不再逐一列出)
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市下达指标
落实单位:区生态环境局等
3.城市优良空气天数比例,完成市下达指标
落实单位:区生态环境局等
4.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完成市下达指标
落实单位:区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
5.森林覆盖率,完成市下达指标
落实单位:区自然资源局等
6.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四五”稳定在1.2万吨
落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发改局等
7.能源综合生产能力,2025年达到0.8万吨标准煤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水利局等
(二)预期性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25年达到800亿元,“十四五”年均增长7.5%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体旅游局等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25年达到15万元,“十四五”年均增长9%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卫健局等
3.财政总收入,2025年达到50亿元,“十四五”年均增长6%
落实单位:区财政局、税务局等
4.地方财政收入,2025年达到35亿元,“十四五”年均增长7%
落实单位:区财政局、税务局等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5年达到1500亿元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体旅游局等
6.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025年达到21万元/人,“十四五”年均增长10.5%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体旅游局等
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达到70%
落实单位:区商务局等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5年达到700亿元,“十四五”年均增长7%
落实单位:区商务局等
9.外贸出口总额,2025年达到75亿元,“十四五”年均增长2%
落实单位:区商务局等
1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25年达到73%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住建局等
11.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十四五”年均增长率18%以上
落实单位:区科技局、财政局等
12.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拥有量,2025年达到7.4件
落实单位:区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
1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025年达到24%
落实单位:区工信局等
1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达到3.5%
落实单位:区数字办、工信局等
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年达到6.12万元,“十四五”年均增长8.7%
落实单位:区人社局等
16.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落实单位:区人社局等
1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十四五”累计完成2万人
落实单位:区人社局等
18.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025年达到3.8人
落实单位:区卫健局等
1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完成市下达指标
落实单位:区人社局等
2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025年达到4.5个
落实单位:区卫健局等
21.人均预期寿命,不低于市预期指标
落实单位:区卫健局等
二、《纲要》重点任务分解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强化联合创新、原始创新为主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为支撑,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前沿技术供给,推动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47家以上,新培育高成长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级单项冠军5家。
落实单位:区科技局、工信局、教育局、财政局等
(具体任务请对照《莆田市城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同)
2.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改革,在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上做文章。推进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人才队伍。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科技局、人社局、商务局,区委人才办等
3.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创新政策激励相容、创新资源有序流动,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十四五”期间,全区R&D投入年均增长率达18%以上。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科技局、营商办、行政服务中心、人社局、商务局、财政局,区委人才办等
(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1.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居住、商务功能为主,服务全市”的思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三个示范带、“6+4”体系。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6+4”业态,力促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集聚区、省级全城生态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区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70%。
落实单位:区商务局、交通运输局、金融办、住建局、工信局、发改局、文体旅游局、卫健局等
2.构建梯次性现代工业体系。主动融入全市“343”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思路,重点发展“323”产业,力争2025年全区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超20%。充分发挥园区作为强攻产业、主攻工业主战场作用,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聚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全面梳理产业链,着力推动鞋服、食品、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量,电子信息、新兴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发展,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显优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落实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局、商务局、卫健局、科技局、财政局、数字办、市场监管局、华林经济开发区、太湖工业园等
3.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做精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推动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到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达24亿元。
落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等
4.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围绕服务业创新创业创造,大力支持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引导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有序发展,全力增强个性化、多样化、柔性化服务能力。
落实单位:区商务局、发改局、数字办、平台办等
(三)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1.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立足“莆田城市看城厢”,主动融入全市“东拓南进西联中修北优”发展战略,通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和改造老旧小区“三管齐下”,不断推进城市高标准有机更新,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力争2025年,主城区范围拓展至30平方公里以上。
落实单位:区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发改局等
2.统筹推进城区改造。科学规划城市空间格局,强化城市设计引导,坚持新城拓展、旧城更新双向发力,持续完善城市各项配套功能设施。
落实单位:区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发改局等
3.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围绕城市品质提升,科学规划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加强智慧市政管理,持续增强城市社会经济活力,有效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落实单位:区住建局、发改局、城市管理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等
(四)促进绿色循环发展
1.推动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深入贯彻落实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以一溪两岸”为主战场,巩固提升生态文明木兰溪样本,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果。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发展,加快“一溪两岸”综合走廊工程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城厢经验”。
落实单位:区水利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等
2.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力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落实单位:区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等
3.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至2025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以上,打造绿色经济先行区。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工信局等
(五)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1.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加快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落实单位:区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税务局等
2.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集团化办学,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发展、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全面实现办学标准化,基本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持续深化名师名校长(园长)培育工程,探索城厢学校融合帮扶等机制。“十四五”期间建设教育类项目24个以上,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落实单位:区教育局等
3.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机制,推进社保转移接续,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作用。
落实单位:区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住建局等
4.推进健康城厢建设。把保障居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城厢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力争2025年,区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规范化建设标准,灵川、华亭卫生院达到国家基层卫生院推荐标准。
落实单位:区卫健局、发改局、工信局、民政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等
5.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城厢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落实单位:区委文明办,文体旅游局等
6.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劳动力有效供给,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
落实单位:区民政局、卫健局、发改局、财政局等
(六)统筹区域协调共进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盘活特色乡村文化资源,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打造一批全国新农村示范样板村。
落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水利局、卫健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文体旅游局、教育局等
2.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优化政策组合,弥补供需缺口,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公安分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
3.加快农村综合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领域改革,更好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加大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等制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落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金融办等
4.强化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健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闽宁对口协作、山海协作对口帮扶。
落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教育局、住建局、卫健局、水利局、人社局、商务局等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造开放平等便捷有序的制度环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落实单位:区发改局、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等
2.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响应国家“**”倡议,进一步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开放理念、丰富开放内涵,奋力开创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落实单位:区商务局、发改局、工信局、文体旅游局、交通运输局、民宗局、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区委台港澳办等
3.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强化社会服务和治理“两种能力”,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让城厢成为投资兴业热土。
落实单位:区营商办、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督局、人社局、卫健局、教育局等
(八)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1.推进法治城厢建设。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工作,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显著提高政府效能,有效增强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
落实单位:区司法局、公安分局、法院等
2.深化平安城厢建设。争创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创建活动等为抓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城厢。
落实单位:区委政法委等
3.提升基础社区治理能力。进一步探索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持续丰富社区发展治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落实单位:区委组织部、政法委,民政局、公安分局、司法局等
4.加强各类安全应急管理。建立完善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以及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落实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直有关单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