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书峰乡有一种神奇的草,多个央视摄制组远赴深山,只为拍摄这棵草!马兰草是中国最古老的染料制作技艺的原料之一,制作出的成品作为药材称之为“青黛”,若作为染料,则称为“蓝靛”。
仙游书峰乡是远近闻名的“青黛之乡”,宋代就开始种植并制作青黛,当时为衣物染料、女子画眉之用,这里的青黛制作技艺传承已有上千年,成品甚至出口埃及、波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如今这项技艺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黛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现在大多用于制药,腮腺炎涂的靑色粉末就是它。
书峰乡气候温润,雨水充沛,非常适合马兰草的生长,上个世纪因青黛的药用价值高,书峰乡四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马兰草。它的采摘时间分别是端午和中秋后,7月正是村里青黛制作时节,凌晨两三点多,四黄村还笼罩在夜色中,田边就有村民开始收割马兰草。
在村里种植马兰草的田地边,十几个特制的池子一字排开,收割上来的马兰草,要放入这些池子中浸泡。
青黛制作是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工序繁琐、耗时费力,原先村里有几百号人种植,如今坚守这门手艺的不到百人,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
黄金华今年69岁,家里世代靠制作青黛为生,自己和妻子做青黛已近50年,因为制作过程过于繁重劳累,子女对于夫妇俩的工作并不支持。但因为舍不得这份祖辈留下来的产业,夫妇俩这么多年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对青黛的制作工艺也是如数家珍。忙碌的时候,夫妇俩最多一天要割1000斤的马兰草,同时制作三池的青黛。远处深山中,为了生活,世代陪伴他们的只有这项技艺。
收割完的马兰草放入特制的池子中浸泡,经过三日发酵后捞出腐烂的枝叶,按比例加入石灰“点蓝”,整个幻化的过程就像了卤水点豆腐一般,决定着青黛的成色和身价,用量多少全凭经验。
之后进入“打蓝”工序,村民会用木棍,在池子中不停地用力搅拌,池面慢慢浮出蓝色的泡沫叫“靛花”,是青黛中的上品,极其珍贵,一池的水只能得到2两的靛花。
捞完靛花后,还要继续搅拌近半小时,池水也会随着化学反应变成黑蓝色,沉淀一个小时后,将黑蓝色的物质过滤出来,放入麻袋内扎紧压上大石排出水分。
沥干后的青黛成品呈膏状,还要用手捏成条状,暴晒成干品,一池300多斤的马蓝草,最终只能制成26斤左右的青黛成品。
四黄村提炼的青黛干品相对上乘,多被医药公司收购,现在收购价在一斤20元左右。前些年,由于制作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年轻人都不爱学习制作,再加上前几年收购价格不高,不少老人也萌生退意,手工打蓝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为了传承保护这项传统技艺,做大青黛种植产业,书峰乡开设四黄青黛印染体验馆,将产业发展和印染体验结合起来,这项消失已久的传统技艺,才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希望这项古老技艺能够永存让更多人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