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间三分雪 于 2019-7-6 15:22 编辑
在黄石这个村里住的是莆田最幸运的人。他们是当年东圳水库从常太移民到涵江后溪,又从涵江后溪村移民到这里的,土地也是属于个人,试问哪些莆田人会有他们的运气,几十年内拆迁两次呢?
但我最羡慕的还是,他们住在了莆田雕刻工艺最核心的地方。毫不夸张的说,这里遍地都是雕刻艺术品,多少人花中心求得的工艺,在这边却随处可见。
莆田黄石有一个美称——“雕刻之乡”。黄石工艺美术城建在这里也是因为黄石本身,就充斥着各种雕刻艺术。木雕、石雕、石膏像等…在去黄石的路上,沿街的店面门口都摆满了天上诸神的雕像,在四五年前,更是成了一道风景线,现在虽然还有,但已经少了往年的壮观。
莆田的石雕以圆雕、浮雕、透雕著称,为了一睹黄石石雕的风采,我特地来这边逛了一圈,街上十分冷清,停车的地方有个档口开着,一名男子正专注于他手里的木雕,沿街的店面彩绘的石膏像居多,曾经让人闻名遐迩的石雕却是半点寻不到踪迹。
一位带孩子的阿姨告诉我,石雕产生的灰尘太大,前几年环保行动,黄石几个石雕大厂直接关门大吉,她的儿子也因此失业。阿姨说,现在黄石主流的雕刻以木雕为主。她的小区后面就是一个木雕大厂,她本人也曾是这个厂里的女工,带着我从小区门口进去,尽头处就是工厂的大门。
工厂的大门口、安保室摆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雕像,可谓是巧夺天工,栩栩如生。
个人尤其喜欢摆放在大棚后方的两尊小观音像。衣袂仿佛有风吹过,还在风中摇曳。神情自然,慈眉善目,像是活过来一般。
说是工厂,其实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棚,堆积着红木的原木、半成品、成品。
大型木雕的工人不多,只有三四个,一台风扇、几样雕刻工具就开始他们的一天。他们一般先构思雕刻内容,然后将原木统一打样,雕琢出大致形状,再开始处理细节。
一些比较复杂的雕像,一般是分开雕琢。一些有坐莲的佛像,就是先处理坐骑,再雕刻人物放上去。
还有一些小件的木牌,基本是雕好样品后,再招常溪村一些妇女进行打磨。
大棚中大大小小的艺术品成千上万,这还是黄石其中一处木雕厂,更别提沿街的店面、其他的工厂等等。光是这里的未完成品就让人眼花缭乱。虽然黄石精致的石雕随着环保凋零,但工艺一直在继续,绽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