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房网
  • 二手房
  • 新房
  • 导航
  • 登录
楼主: renjianmajia

第六种态度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1165

帖子

3106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0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终身荣誉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15: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性需求是最近10年才逐渐被广大老百姓所认识、了解,估计差不多有10-20%。

在我认识的绝大多数中高层老百姓中,他们都希望在满足自己居住品质的前提下,为自己积累下优质资产。

他们与前两个阶层的老百姓不同的是,他们家庭收入较高,实力雄厚,他们基本上都是拿着社会平均工资10倍以上的那群人,家庭年收入通常超过20万。

商品房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投资品,一个代表资产的符号而已,就像古代的贝壳、黄金、珠宝等等。他们大部分人买了房子以后就不会抛售,他们卖房子最大的原因是更新换代,为了买进更好的房子。

他们基本上对待房子的态度等同于储蓄,只是把货币转换为了一般等价物而已。

目前莆田这个群体正在慢慢的兴起壮大,莆田的房地产市场慢慢跨越了自住、改善两个阶段,商品房的投资性需求也将变得越来越大。

154

主题

1165

帖子

3106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0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终身荣誉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15: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性需求在楼市中占极小的部分,估计不到总人口的1%。

投机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炒房客,在付了定金取得认购资格后,在签署正式购房协议之前转手,赚取几万块的转让费。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天或者几个月,少数可能长达一年以上。

在莆田这样的三线城市,投机性需求基本上对楼市的影响等于0,这个我以前有专门论述过,就不多说了。在部分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上深,投机性需求能占整体市场的50%以上,香港绝大多数市中心的楼盘炒房客覆盖率接近100%。

1213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一等元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莆币
1129

金牌会员奖论坛活跃奖

QQ
发表于 2011-4-8 15: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63

主题

499

帖子

14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发表于 2011-4-8 17: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另外两种么!?想不出来!

154

主题

1165

帖子

3106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0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终身荣誉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9: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说一说第五种态度:圈地。

这里先普及一些基本知识。

圈地运动始于约600年前的英国,在英国农奴制度解体时,权贵和资产阶级以“共有”为诱饵,忽悠农奴们替他们卖命,赶走了旧体制的统治阶层,而后通过暴力手段强制施行私有化,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强行把土地圈占起来,成为私有的大农场,史称“圈地运动”。

老外的历史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去研究,讲讲本国本民族的吧。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他的不朽巨作《史记.货殖列传》中表达了这么一个理财观念:“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这里的本富指的是利用土地进行资本积累和增值,末富则是使用商业手段进行致富,奸富就是所谓的投机倒把,大概炒房客可以归入此类。在这里,司马迁推崇用土地致富,鄙视投机倒把,古代重农轻工商,司马迁使用了“末富、奸富”这样的字眼,无疑一脉相承对商人持有极大的偏见,虽然他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他的这个理财观念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

顺带说明一下,我对炒房客倒没什么恶感,我以前也发过很多个帖子,正面评价了炒房客的积极作用。

司马迁在表达了他的理财观念之后,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本富”的重要性,然后,又引出了他自己建议的致富模式:“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密切跟随商业规律,利用商业获利,然后回归本富,也就是积累土地。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努力打工赚钱,然后买房收租并增值。

几千年来,地主富农阶层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时至今日,我仍然发现这一规律没有根本的变化。地主被打倒,30年之后他们的后代仍然是成功的富人。

他们从几年前、十几年前就开始投资房产,十年前在上海内环房价还不到6000的时候,就认可上海内环的房价值6万,大胆持续做多,这样的人,我觉得已经不能用“投资”来形容了,用“圈地”更加合适。他们的很多观念为空军空空们所不齿,例如他们可以委屈自己住棚户,却会把自己新装修的好房出租给好大喜功的小白领们。他们的财务扩张速度非常惊人。当然,现在他们早就资产过千万、早就财务自由了,而当年独领风骚的金领、白领们,当年的收入远远比这些“傻子房东”高,现在累死累活收入连他们的房租都不如。

地主的祖先,其实也是农民,差距是在一代一代的选择中拉开的。

不怕苦的人苦半辈子,怕苦的人苦一辈子。

67

主题

807

帖子

2574

积分

禁止发言

莆币
0
发表于 2011-4-9 11: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4

主题

1165

帖子

3106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0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终身荣誉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14: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种态度,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特权。

当然,这里的特权的主体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地方政府。特权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而现今仍然以“中国特色”继续存在。

现在保障房被寄予了厚望,不少人认为保障房能成为解决中国高房价的灵丹妙药。保障房主要分为三大类:拆迁安置、公租房和廉租房。拆迁安置就不用多说了,那个东西定向性很高,廉租房是保障特困群体的,估计不可能造的太多,那么剩下的就是公租房了。按照政策设计,这是一种真正的低端消费品,没有产权,面积不大,需要缴纳一定的租金,而且也具备了某种退出机制,也就是满足一定条件的人就不能继续申请租住公租房。

黄奇帆曾经对所谓的“重庆模式”进行过一次详细的解答,主要针对建设资金来源、产品模式进行了解答。其实很少有人去详细追究巡抚大人那底气十足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因为这个保障性住房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钱从哪里来?很多人不假思索:土地出让金。但问题是如果房价低了,土地还能卖高价吗?不能卖高价,那这个巨大的财政窟窿要怎么办?退一步说,就算向社会融资,政府的融资成本一贯很高,到时候租金都抵不上利息,又该怎么处理?想让地方政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几年?

当然,这都是次要问题,我相信只要政府想办,肯定能办到。

看到不少人对公租房欢欣鼓舞拍手称快的样子,我总是冷眼旁观心中暗笑,我知道他们的目的,我相信整天泡在论坛上的没有几个真正愿意住进这样的房子,这里的绝大多数大概都在打这么个小算盘:让公租房大规模盖起来,冲击商品房市场,供应量加大,商品房价格就会降低。

我只能说,你们想多了。公租房不是这么玩的,是给收入最低的20%-30%的群体的。5年的计划总量也就3600万套,其中可能还有一半是拆迁安置,新增的2000万套公租房,可以配给4000-6000万人的住房需求,与每年的城市化新增人口基本吻合,或者说,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

其实我倒觉得公租房是一个综合回报率非常高的行业。一套50平米的房子,没有土地成本,成本仅仅800*50=4万,就算月租400块,年回报率也有12%,8年回本。我们有无数的垄断国企,但是我觉得无一能与公租房相比,石油总有挖完的一天,银行利差赚的太黑温州抬会也会抢生意,通信电力等等需求容易被压缩,而只有住房需求是无法压缩的,你总不能睡大街或者桥洞吧,前阵子的打击群租等等,用阴谋论的思路来讲,就是制造刚需,确保未来公租房的客源。

我觉得在十年之后,我们国家将产生一个新的垄断行业:低端租赁房,而中高端的租赁房市场将由现有的出租房市场来承担,地方政府成为各个地方最大的房东,而以前说过的圈地者将分到更大更好的蛋糕。

公租房会成为贫民窟,住进公租房的人自然就被打上了底层的烙印,社会阶层在你一出生就这么被确定下来。当然,我认为贫民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降低整个城市的成本,确保中低层市民的基本生存,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第六种态度还只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希望十年以后能被验证。

72

主题

1632

帖子

5036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2

金牌会员奖

发表于 2011-4-10 14: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2-75}分析的不错,楼主周末注意休息

144

主题

1450

帖子

7295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72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终身荣誉奖

发表于 2011-4-10 16: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康雍乾 于 2011-4-10 16:21 编辑

顶!renjianmajia这次一本正经所发的帖才叫扫盲帖。
这样态度端正所发的帖不是蛮好的么?
这样发的帖,才真正赢得网友的理解和尊重。
康某人在这里先对过去对renjianmajia的大不敬和伤害表示正式道歉!
renjianmajia莆田房网只有一个,rejianmajia者想冒名renjianmajia先请自重。!

201

主题

2817

帖子

3180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10

金牌会员奖

发表于 2011-4-10 16: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没有那么圆的事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