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尚道文化传媒 于 2015-7-4 13:46 编辑
《莆仙方言保护纪实》【时长:4′39″】
腾讯高清视频:http://v.qq.com/page/y/9/d/y0158vk529d.html 优酷高清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3Njg1MjkxNg==.html?from=y1.7-1.2
“每个语言都是一个大文化,大文化里面就是一个博物馆,把博物馆炸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方言消毁掉了,也带着把这个方言附带的许多文化同时毁掉,所以这个是抢救方言的意义。” ——王琛(莆阳书院联谊会会长) 陈家福(201505.23/25,东阳村) 莆仙话,即兴化方言。莆仙在宋代期间称为兴化军,元代期间称为兴化路,明清期间称为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以前属于兴化府,故莆仙话又称为兴化话。莆仙方言是闽方言五个次方言之一,八音分明,由进入莆仙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结合而形成,主要分布于中国福建南部沿海,使用人口大致500万,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莆仙方言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的中原古汉语,因此也被喻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 宋鹊熙(20150530,龙德井)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文化语言的大融合,有明显地域局限性的莆仙方言的传承受到严重冲击,渐渐成为一种濒危的方言,处于消亡的边界。 莆仙方言分为文读和白读,文读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白读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据王琛介绍:目前莆仙方言文读消亡的危机较白读更加严重,白读这类生活化的语言随着日常生活中部分莆仙人的使用,还能够保存一代两代。但对于文读来讲,以前莆仙的私塾先生均用文读授课,一代一代可以流传,而如今的课堂均改用普通话。 唐文桂(20150616,莆阳书院) 莆仙方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莆仙文化、莆仙戏剧以及妈祖文化的研究密切相关,是一种基础性的方言、文化研究。然而,目前莆仙方言的保护尚未引起相关部门、人士的重视,保护与研究的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莆仙方言文字性语料的记载与保存不完整;另一方面,莆仙方言音像资料的搜集也存在极大的空白。到目前为止,莆仙方言没有统一的注音规则当作标准,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采访:王琛、林春明(20150625) 为保留下纯正的莆仙方言音像资料,莆阳书院联谊会和社会热心人士邀请莆田当地老教师陈家福老、老私塾先生宋鹊熙以及莆田书法家、诗人唐文桂,请他们用莆仙方言诵读四书五经、古代经典篇目,通过他们的发音来传承文学经典,为莆仙方言、戏剧、文化的研究保留下重要的语料,也号召社会大众怀抱传承濒危方言的传播保护意识。 语言,它是文化的根。说方言是一个种族传承祖先文化最基本的能力,放弃方言就等于放弃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拯救濒危语言或许是语言学者的工作,但避免自己的语言走向灭亡却是族群每一位成员的责任。莆仙话对土生土长的莆仙人来说,是最亲切的沟通方式,我们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会说莆仙话,保护濒危莆仙方言,迫在眉睫。
(文章若有欠妥之处,可进行指正,谢谢)
- 民谣发音及其字幕标注问题请见谅。
- 本片的制作目的仅为引起对莆仙方言保护的关注,细节欠妥之处,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