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是仙游凤山九座寺 据清嘉庆年间《正源》原文记载:1;“夫始祖于莆留坡智广上人.唐懿宗咸通乙酉开山九座山太平禅院,系南祖黄檗、嵩山、戒法、临无等禅师,参悟圆通……广传临济正宗,门叶繁荣五百余众.称南少(林)之誉。考师唐元和二年丁亥正月初九日诞,迄长嘉四年卯辰辞亲,投福州桃枝山出家。年登十八,越开成二年丁巳礼如愿禅师为之落发,继临济十四世。光启二年癸亥八月十一日示寂,计春秋八十,僧蜡五十脱凡.葬于西溪双峰之下,干(乾)宁中谥正觉祖师。后宋端明学士蔡襄题日无尘塔,元佑元年泉州陈觉明丞相封慈应之称。明天顺壬午(六年),明雪熙贤禅师劫逃南下,时居龙潭山间云坞石室。着忍辱铠,卧无畏床,潜修苦行。明成化三年,邑人赞其德.蒙黄刘檀樾叩关晋院厚口庵,道风日著,檀信日增,募缘拓建苦菜寺.戒律精严,文武同修,结文绅名士,论诗书礼乐.宗风丕振。” 2;“夫古来寺,源承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曰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倡严整威仪,肃恭斋法,钵承南祖临(济)义玄禅师,师广传临济正宗。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后开辟南山,广化四众,立堂讲经说法,普利人天。明天顺间,大德主(住)持随缘赴感,拈花悟旨,亲送寺祖雪熙贤南下弘法。时居龙潭山间,著忍辱铠,卧无畏床,坐法空座。时邑人赞其德,请师于苦菜寺,归众日增,名扬邑里,结文绅名士,论诗书礼乐。虑非发祥之地,请与怀恩沈公,选于五都之铜坑鼎建寺舍,广授教徒五十余人,戒律精严,文武同修,竟通妙理,法脉滋长。”这是迄今为止,有明确记载"南少林"的古代书籍。 央视《南少林谜案》《南少林之谜》以前是4集的,这次记录频道缩短成3集,最终的结论是:南少林其实是仙游凤山九座寺,但是真正发挥影响和作用的,是后来派人到东山建起古来寺,依托香花僧这个表现形式,壮大天地会! 至于福清那个,经过考古人家原本就叫"少林寺",属于名字雷同而已;至于泉州,则是依赖民间和清代小说的传说,属于非恶意;只有莆田西天尾这个,哈哈,在这次3集版本里,估计是为了给莆田西天尾的伪景点留点面子,删除了被揭穿的伪造事件这一整段:
"60年代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周焜民,对古文字的语法颇有研究。
周焜民:我当时看到拓文以后,也感到文字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当院僧兵,那个兵字,其实是其他的“其”字,它应当断句为:当院僧,其永,其津,其合,共造石槽一口。其中的这里面的三个其字,它的两横距离差不多,按说如果写成兵字,兵字这两横应当短一点。不像其字是拉长的,汉字的结构他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所以,当时把这个复原的研究发现,把其字上面多加字上加一撇,其中的两点抹掉,描红之后,就看到这当院僧兵。"
泉州知名史学家—陈泗东反驳有关莆田“僧兵”的说法。陈泗东认为:凡和尚组成的军队,皆称“僧兵”。而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其他寺院也有。 在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记载,除少林寺有僧兵之外,许多地方在历史上都有出现过僧兵。
而《梦观集》中也出现过泉州“僧兵”的记载。因此,“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泉州更多。
况且,据嵩山少林寺碑文中记载,“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唐太宗只封给这些僧人以官衔,赐田地,颁布圣旨加以表扬,并没有特别叫少林寺组织僧兵,给予编制。 南少林是随着天地会的传播才传播开来的,而天地会的产生是跟香花僧有密切的关系,而香花僧秘典里明确地说仙游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誉。罗先生认为,如果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南少林的问题,这个南少林就是仙游九座寺。但是真正把南少林文化传播开来,应该是东山、云霄、诏安,甚至包括漳浦,这几个县和古来寺有关系的香花僧,是他们传播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