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成优势,崛起一座循环产业园 一边是宽敞明亮的自动化车间、进口的先进设备,一边却是堆积如山的木屑、树枝、树皮——这是记者在福人木业公司看到的场景。 福人木业莆田分厂厂长郑庆端说:“我们要的就是这些边角料。” 借助先进的工艺,公司可以将园区内其他企业产生的木屑、树皮等边角料全部变成中密度纤维板——一种理想的人造板材,结构比天然木材更均匀,制成家具能有效防腐、防蛀。郑庆端说,这个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产出3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为此公司专门建了1万平方米的堆场,时刻收集其他企业产出的废料。 对边角料的高效利用,体现了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的产业设想:一根木头进园区,吃干榨尽出园区。 事实上,当初提出这一设想更多是出于无奈。“做木材深加工,是为了弥补物流成本过高的缺腿。”纪志伟说。 因交通劣势而提出的深加工产业构想,现在已成为一大产业优势。现在,在园区内,对木头的循环利用几乎达到极致——外皮和刨花做燃料,木屑做成活性炭,去皮后第一层做成地板,第二层做细木工板,第三层做成衣柜、酒柜等家具出口……“与古典家具所用的硬木相比,普通软木的本身价值并不高,但我们的利用率很高。”纪志伟说。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高效利用,如今已成木材加工企业的共同理念。清和木业公司专门生产出口家具,记者在锯材车间里看到,自动化大锯切开木头后,平整的木板、细碎的木屑、裂开的树皮都被及时运走,送往相应的处理车间。公司总经理沈清华说,整块的木板先做成实木门板,切开的碎小木块拼接成长条做成榻榻米,树皮作为燃料用来烘干下一批木头,“就算有用不到的边角料,也可以马上卖给其他企业,把木头的一分一寸都变成效益”。 园区龙头企业莆田标准木业公司,在开发木屋、木制亭台楼阁、木雕家具等深加工产品的同时,在近千亩的厂区内引进专业家具厂商,计划打造一支涵盖进口、粗加工、深加工等多个环节的“木业联合舰队”。董事长郑文水说,今后这支“联合舰队”一年消耗的木材可达80万立方米以上。 进口为加工提供原料,加工拉动进口提升,正是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的一大发展方向。厉云说,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循环产业园的运营,去年木材进口量已有了大幅度增长,今年预计会有更大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