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磕磕 于 2013-4-23 11:01 编辑
潘有声与胡蝶
1935年11月23日,胡蝶27岁,与上海实业家潘有声结婚。潘有声原籍福建省莆田县,父母早逝,其婚事是由长兄主持。潘有声先在礼和洋行,后到德兴洋行任总经理,与明星公司常做纸的生意,一次私人舞会上与胡蝶认识。他们俩从恋爱到结婚经历了六年之久.
胡蝶与潘有声的恋情,发生在胡蝶与未婚夫林雪怀感情恶化时,潘有声出现,加速了胡林感情的最终破裂.潘有声追求胡蝶,花了6年时间,才如愿以偿.前4年他们二人从未单独出去过,作为一个演员的胡蝶,此种做法,似乎古板得让人难以理解.
胡蝶和潘有声相识,是和阮玲玉,胡珊等在一次朋友的私人舞会上.那时的潘有声在礼和洋行做事.胡蝶真正认识潘有声,是通过其堂妹胡珊.在胡蝶的心目中,潘有声是个干事业的人,做事扎扎实实,待人诚恳,讲信用,肯动脑筋,肯钻研.比如他做茶叶生意,对茶叶就很有研究,他只要稍一品茗,就可以说出茶叶的产地,品级等等.
他俩的相识,不但"一见钟情",还大有"相见恨晚"的人生感慨.胡蝶与潘有声从恋爱到结婚之所以经历了6个年头的"马拉松"般的漫长岁月,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胡蝶,拍电影的银色生涯正处在方兴未艾,知识经验都有一定水准的阶段,需要更进一步的追求,特别是电影公司的一再挽留,片约不断和出国访问.而在潘有声,需要有更雄厚的事业础才能建立新的家庭,让生括更美好.这些都是他俩婚姻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
潘有声很有生意头脑,在德兴洋行任总经理,经营大宗纸张为主,其它生意也做.他善做生意,也长于交际,交了不少好朋友.明星公司若有用纸的地方,都由他承办.郑正秋很赏识他:"潘有声虽会做生意,而神气完全是个大学生."
潘有声籍贯福建莆田,父母早逝,兄弟4人均极友爱,长兄潘有年,兄弟们对他很尊敬,潘有声婚事由长兄主持,其他的一切准备工作,全靠兄弟们出力.胡蝶原来打算从欧洲访问回来就结婚,可是因为几部影片,就一拖再拖下来,连她的母亲那么沉得住气的人都着急了,因为她父亲那时已患上癌症,她母亲说:"趁你父亲在世,由他带你入教堂,将你交给有声,他就放心了."女傧相有袁美云,顾兰君,男傧相有周愚,李祖冰,花童有黎铿,陈娟娟.上午先在九江路圣三一教堂由牧师证婚,晚上7时在大东酒楼开喜宴,亲友及电影界的同行到的人真不少,喜事办得热热闹闹,传诵许久.
婚后,胡蝶跟潘有声回福建度蜜月,拜望家乡亲但因路途不靖,未能回到莆田,只在福州市与亲友见面.胡蝶不会说福州话,这次来福州就像到了异国他乡,时时得由潘有声做翻译.生性好强的胡蝶跟着潘有声学说福州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她一口福州话几可乱真.福州市的风光,在胡蝶的心灵深处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那里的名胜古迹,沿海沙滩,不仅留下了昔年的踪迹,也留下了她与潘有声绮丽年华的梦.
1937年"七 七"卢沟桥事变发生,胡蝶随潘有声及家人,离开上海到香港避难,做起了真正的家庭主妇,但她的心仍然念念不忘电影界的人与事,先后拍了《绝代佳人》,《孔雀东南飞》等影片.1941年圣诞节前后,香港沦陷,胡蝶又随潘有声逃离香港,奔向大后方,颠沛离.1943年到了重庆,不久落入军统特务头子的魔掌,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屈辱生活.抗战胜利后,胡蝶,潘有声及家人先后回到上海.
第二年,潘有声决仍回香港发展生意,全家又迁居香港,筹办兴华洋行,其中一项业务就是经营"蝴蝶牌"热水瓶,胡蝶协助丈夫做生意.胡蝶与潘有声感情融洽,从未因任何小事发生过口角.孰料好景不长,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潘有声却得了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这对胡蝶来说,犹若晴天霹雳.潘有声的死使胡蝶几乎完全崩溃,为了家人,她是硬挺过来。
1981年,胡蝶偕同儿媳回香港,将潘有声的骨灰移葬于温哥华风景如画的科士兰公墓,并为自己在潘有声墓旁购置了一处阴宅,以便有朝一日能在世界的那一面向潘有声倾诉30多年来的思念之情.胡蝶至1989年4月23日在加拿大温哥华逝世,享年82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