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明白白谁的心 于 2013-3-30 08:48 编辑
【莆田版“三坊七巷”即将打造出炉】古朴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民居、温馨的仿古路灯……位于莆田中心城区的县巷、大路、后街、衙后、庙前和坊巷6条古街,完成首期改造工程,打造成莆田版“三坊七巷”。目前第二期的民居外立面统一装饰工程再次启动,今年7月之前,6条古街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精美的古厝屋瓦,悠扬的弹棉花声,古韵十足的古玩店和渔具店,还有一家连着一户的时装店……走在县巷、大路街头,恍若在岁月中穿梭。在很多老莆田的记忆中,县巷、大路街就像两朵平行的古街“姐妹花”,都是十分热闹、显眼的繁华街,几乎全莆田的人进城都会来这里购物、看风景,古街盛况与立在这里的明清建筑相得益彰。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古建筑的构造已无法适应现代商业的需要,这两朵“姐妹花”的商业街区地位正逐渐淡化,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则正被日益重视。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规划将县巷与大路中间地块,通过传统民居的修缮与复原,景观塑造,再现莆田明清士大夫大宅历史风貌,规划定位为传统生活体验区。同时,保留大路和县巷传统商业街的格局,引入莆田的一些名特优传统产品和商号,振兴传统商业,保护传统商品。 大部分原住居民已搬离古街 县巷是莆田传统商业最繁荣的街道之一,它是明清以后发展起来的传统商业街,莆田县县政府所在地也曾位于这条街上。在一家锁店前,年逾古稀的程阿婆望着正在施工的工程车,眼里似乎有很多语言,机器的轰隆声中或许有着程阿婆无尽的回忆。程阿婆说,县巷最繁华的时候,远超如今的步行街和一些大型广场。他们家族祖传的锁店一直在这里营业,因此见证了这条街道的盛衰。 程阿婆的儿子告诉记者,他们家族的制锁手艺在县巷已经传承4代了,从最初铸“枕头锁”、木门铜锁的锁匠到后来的开保险柜、电脑锁、汽车锁,以及现在与110联动开锁、与海都便民96811合作服务,始终不变的是家族成员对这份古老技艺的热爱。程先生说,这项祖传手艺最早时是由他的叔公经营的,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师从叔公,学起了铸锁手艺。现在,他那大学生的儿子舍不得丢掉这项古老的技艺,甘愿舍弃外面的舒服工作,徜徉在这古街的古韵中。 程先生说,当年,县巷布局有医院、银行、邮局、古董、服装等各式各样的商店,还有制锁、金银加工、竹制家居等老字号民间工艺加工坊,几乎全莆田的人进城都会来这里购物、看风景。 目前,大部分的原住居民都已搬离古街,现在常住人口只有20户左右,约100多人。 古厝虽破败仍可见精美构件 曾任莆田市文管办文博馆员的吴天鹤告诉记者,在县巷北口曾有一座“壶兰雄邑”的木枋,南口有一座“文献名邦”木枋,很遗憾的是后来都遭到破坏。而在曾经的县政府所在地,如今是荔城区政府所在地。 走进大路街,在一个不起眼的转弯处,则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关氏大厝,这是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关氏大厝目前已无人居住,已近乎荒废,正堂内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原先的大院已被一些现代楼房所取代。尽管这样,仍可看见屋顶瓦片很精美,地板上的古砖头也十分精致。 规划建议:荔城区政府整体搬迁 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县巷、大路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莆田市规划局曾聘请了国内著名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 据了解,在对县巷的保护规划中,此前对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挖掘不够深,现进一步完善建设主体,包括对环境、街景的设计以及商业所经营的类型提出高品位的要求。规划将县巷与大路中间地块,通过传统民居的修缮与复原,景观塑造,再现莆田明清士大夫大宅历史风貌,规划定位为传统生活体验区。 同时,保留大路和县巷传统商业街的格局,引入莆田的一些名特优传统产品和商号,振兴传统商业,保护传统商品。县巷或将建成古玩字画一条街,主要经营古玩店、古家具店、各种层次的艺术街坊、特色艺术品专卖、茶坊等。县巷与大路之间,将作为传统古家具展示,雕刻展示、书画艺术展示、名人蜡像、休闲会馆等。 荔城区政府将整体搬迁,因此规划建议置换土地的使用性质,对地块内的建筑进行改造。同时地块内的居民缺少文化设施,综合整个街区旅游景点的打造,规划通过文化产业的引入与培育,将该地块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期利用现有建筑,通过立面改造和室内装修,远期可恢复原有传统建筑风貌,引入莆田传统文化产业,作为莆田创意产业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