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77 | 回复: 3

后人“神笔”清代祠堂重焕新生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119

帖子

3999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4
发表于 2011-9-22 09: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座祠堂,见证清朝、民国及建国初期的历史,在风雨侵蚀历尽沧桑之后,“老态龙钟”的它再也站不住了。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普查人员对这位伤痕累累的“老人”感到惋惜,他们出谋献策帮助村民“扶”起了它,给它治病,为它疗伤。如今,这座已经284岁的祠堂重新站立起来,它光彩照人,重焕新生。
衣锦还乡祖先盖祠堂历尽沧桑祠堂残破不堪

       这座祠堂叫“明德祠”,为莆田田氏祠堂,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东墩村。田氏后人田金榜告诉记者,在清乾隆年间,田氏祖先田祖公考中武进士,乾隆皇帝把一块“武魁”牌匾赐给他。田祖公衣锦还乡后,就在东墩村盖了“明德祠”,把“武魁”牌匾挂在下厅梁上。解放后,“明德祠”归公,作为生产队仓库。之后就一直关闭,处于废弃状态。

       由于年久失修,祠堂上厅部分房梁塌陷,祠堂房梁和门柱遭白蚁侵蚀,一到雨天,多处渗漏。此外,已经“老态毕现”的祠堂逐年有倾斜的趋势。看到祖宗祠堂如此破败,一些田氏子孙呼吁重建祠堂,大家踊跃捐款。

       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普查人员经过东墩村,查看了“明德祠”现状。在采访中,涵江区文管办副主任贾国民说:“我们建议田氏子孙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避免破坏。”

自告奋勇老人组修缮队大开眼界见七星排水道

        由于东墩村田氏后人几辈人都做过土木建筑工,因此村里几十名五六十岁的老人自发组成修缮队。

      “也不知道盖过多少房子,但从没做过难度这么大的工程。当时,经过丈量,祠堂与地面倾斜了30度,我们搬来几十棵大杉木,利用大杉木和千斤顶支撑屋面,小心翼翼地把墙面砖拆卸下来,再把房屋扶正,然后再把原来的砖一块一块砌回去。”一位参与修缮的田氏后人告诉记者,这种墙砖,每块五斤重,俗称“五斤砖”,为了不破坏它,他们拆得很小心,因此也延误了不少时间。

       在重新铺设地板砖时,他们得到了一个“大惊喜”。“原来祠堂下厅排水道竟然是采取七星排列形状分布,其中七个沉淀池竟然是七个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这让我们大开眼界。当时,很多在场的人都拍下照片,作为留念。我们猜想这应该是按照风水布局的,象征财源不流失。”田金榜说。

清代祠堂修葺一新

        在田氏后人共同的出资出力下,今年3月,祠堂修缮终于大功告成。田金榜说,“明德祠”是村里仅存的一处古祠堂。此次是继1946年以来第二次修缮,耗资30多万元,完全按照原来的面貌进行修复,历时三年。

        记者看到,祠堂经过修葺后,重焕光彩。墙面上红砖相叠,间隔间可见新抹白灰的痕迹。抬头可见廊檐精雕细镂,梁上红蓝金三色相衬,鲜明夺目,依稀还有新漆的味道。走进大门,迎面悬挂着一块“武魁”红底牌匾,左右各五根上了新漆的立柱并排而立,顺着上厅延续到下厅。梁上雕刻的金麟、凤凰、花鸟图案,呈现出原来的贴金风貌,亮光闪闪。上厅和下厅相连的天井,沿边雕刻莲花鱼虾,栩栩如生。

214

主题

119

帖子

3999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4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09: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氏后人出资出力修祠堂,现在的祠堂焕然一新
res01_attpic_brief.jpg


修葺前祠堂破败不堪,严重倾斜
res04_attpic_brief.jpg

181

主题

3038

帖子

8405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0
发表于 2011-9-22 10: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魁”红底牌匾能卖多少钱?

102

主题

1214

帖子

5513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34
发表于 2011-9-22 11: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地为牢 发表于 2011-9-22 10:38
“武魁”红底牌匾能卖多少钱?

武魁?武状元?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