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75 | 回复: 3

【和保利 看涵江】萝苜田片区见证莆商百年创业

[复制链接]

551

主题

216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莆币
135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

发表于 2015-4-17 09: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九峰 于 2015-4-17 09:01 编辑

1.jpg

莆田的商贸活化石之一,将以崭新面貌亮相。 记者昨日获悉,涵江萝苜田片区保护有了新进展,省里有关专家已对该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评审稿)进行论证。


当年参与我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专家吴天鹤说,萝苜田之所以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是因为有多座近现代商贾宅第。如果说,千年古镇涵江,商贸文化发达,萝苜田片区无疑是窥探莆田商贸史的“露天博物馆”。

对于涵江的商贸史,涵江区首任文管办主任程德鲁说,涵江外有天然良港三江口,内有四通八达的内河。唐代就凭临海地利,游商海贾云集。宋代成为商贸集镇。明代倭寇祸莆后,成为莆田商业中心。清代已名列福建沿海四大名镇之首,是闽中工商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清光绪22年,日本“纪摄丸”号轮船进入三江口港,而后外船接踵而至。三江口直接在宁波、上海、大连等通航,涵江成为莆田主要商埠。1910年,涵江成立了莆田商会。

历史因素成就了涵江成为商贸重镇。在市图书馆,记者从相关史料里查阅到,建国前涵江商业的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一是清初“截界”后,由于涵江商业和航运业发展,沿海商人多前往涵江。二是清中叶,航运业发达,航海发家的富豪比比皆是,今日我市文保单位中,不泛有他们奋斗盖的大厝。三是清道光前后,莆仙地区盛产桂圆,制成的“兴化桂圆”被“走水客”带到浙江销售后,后来连同“兴化赤糖”又销往全国各地,故有“无兴不成镇”的美誉。四是进入民国后,各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向规模更大、资金更集中等方面发展。五是抗日战争时期,除三江口外,福建沿海各港口均被封锁,涵江一时成为福建沿海与外界交通的中转枢纽站,省内外客商纷纷涌入涵江。三江口港轮船穿梭,客商云集,市场空前繁荣,被誉为“小上海”。

位于涵江楼下街的“东方廿五坎”是“小上海”商贸发达的一处重要“遗迹”。这片现今所剩唯一体现涵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繁华景象的商贸栈房货舱遗存沿河而建,上下两层,25片红砖拱孔骑楼,呈曲尺状,站在一端,一眼望不到边。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东方廿五坎”是俗称,其真正的地名叫“镜鸿里”。这是以这片栈房货仓的主人陈镜鸿命名的上世纪20年代,黄石遮浪陈济泉(号镜鸿)三兄弟迁居涵江创业,以经营豆饼、洋油等生意成为涵江首富。他们在宫口河南岸建了一整条双层红砖骑楼建筑群,后来三江口的货就转运入宫口河集中,再从宫口水道辐射到莆田城关、仙游、惠安、永泰等地。开发宫口河南岸的成功增强了陈家兄弟的信心,他们又合资在交通便利的前林沟西岸建豪宅,同时在前林沟东岸向前林、楼下购地六亩建起栈房货仓25片。“东方廿五坎”建成后,就被称为“镜鸿里”。当年还有道“镜鸿里”石碑立在“东方廿五坎”坎出口处,碑上落款是清代御史、莆田人江春霖。“东方廿五坎”的建设带动了前林一带的繁华,此处栈房之大、货物容量之多堪称涵江第一,每年都有五六十万块豆饼从这里进出。


陈镜鸿经营的豆饼业,是当时涵江商贸五大行业之首。这一时期的支柱产业还有桂圆、纱布、京果和轮船。这些具有商贸优势的行业,还涌现出一批声誉好的“老字号”,陈镜鸿的“通美商号”就是其中一家。由于见证了商贸发达的“水上威尼斯”年代,如今“东方廿五坎”是涵江体现“江南水乡”必配的插图。2008年,被公布为莆田市优秀近现代建筑。除了“东方廿五坎”,附近还有馨美堂、双茂隆等有多座体现“小上海”时代特征的近现代商贾宅第,这些建筑集中展现“中西合璧”风格,它们同属于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

历史的辉煌湮没在发展的进程里。但由“东方廿五坎”延伸的商贸文化,现在已是涵江的“城市名片”。( 黄凌燕   蔡昊  文/图)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收起 理由
阿通 + 20 感谢爆料!楼主是最棒的!

查看全部评分

3

主题

85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莆币
2
发表于 2015-4-17 09: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镜鸿里 好名

1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莆币
24

论坛活跃奖

发表于 2015-4-17 1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331

主题

3015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莆币
182

金牌会员奖

发表于 2015-4-17 11: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如果可以来点自己拍的就好了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