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垃圾处理场,因超负荷而退出历史舞台,全市生活垃圾将被运往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置
记者昨从莆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大湖垃圾填埋场已于8日正式封场,从此它将退出历史舞台,该地块将恢复原貌进行生态绿化,而全市生活垃圾将被运往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的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置,整个封场项目设计、施工将投入资金1600万元。
据介绍,位于城厢区华亭镇下花村的大湖垃圾处理场于2000年12月开工建设,2004年4月竣工投入使用。原先,该场负责处理中心城区(荔城区、城厢区)生活垃圾,但随着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开展,全市除了山区乡镇用垃圾焚烧炉就地解决外,大部分乡镇、街道的垃圾也进入该场处理,日处理生活垃圾达700多吨。现垃圾场的填埋量和填埋高度已严重超出原设计的数量与标高,在2010年就已达到封场的要求。
据透露,目前,大湖垃圾处理场已超负荷接纳生活垃圾近17万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另外,按BOT协议约定,垃圾焚烧发电厂每月将有1000吨的飞灰经过固化处理成为灰块,堆放在大湖垃圾填埋场15亩备用地进行安全处置。如果不及时封场,除了无法消除安全隐患外,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因为灰块无法堆放而影响该厂的正常生产。
为消除现有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解决垃圾焚烧发电厂灰块堆放问题,11月7日,市政府决定启动大湖垃圾填埋场封场程序。封场将分三步进行,先按规范要求进行垃圾堆体整形与处理、导气石笼连接的设计和建设,再按规范要求进行封场覆盖系统、表面雨水沟的设计和建设,最后按省环保厅要求进行生态绿化恢复工程和建设。(来源:海都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