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42 | 回复: 7

涵江小吃,大家补补

[复制链接]

31

主题

102

帖子

9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发表于 2009-1-17 09: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楼下(街名)的煎包
2.区府路的永华豆浆
3.咸草顶夜市的杂粉
4.咸草顶附近的小圆山牌福州鱼丸和鱼片
5.以前的尾梨巷进去的下徐鱼丸

31

主题

102

帖子

9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6.六一路的天天砂锅粥
7.前街的江口卤面
8.国欢塘头的一家“劳燕”荔枝肉店
9.后街的口福:豆浆炒、炒泗粉、拌面,味道都很独特。  
10.体育场对面的猪心强饭店

31

主题

102

帖子

9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11.腾芳旁边的巷子下去直走200米又一福:鱼饨蛋(仅此一家有),上菜时间:11:00~13:00,17:~1900  
12.市顶夜宵阿土小吃(百胜超市前)只做汤面、汤粉、汤线面、汤泗粉(一碗一碗煮,味道十分美味)  
13.市顶老字号:、饨颧类(强烈推荐羊肉饨颧)  
14.万家惠桥下的煎果
15.市场的拐伞(本地话翻译)店;锅边糊是涵江的一级

31

主题

102

帖子

9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16.侨新市场的煎包
17.春卷 ,葱饼(葱油饼),“芋拐”(黑拐) 现在涵江都没有做得正宗的,都是随便弄几下,糊弄人,卖点小钱,以前的作的正宗的几乎绝迹。倒是偶尔在乡下的庙会,大戏场边会吃到做得比较好的。   
18. 葱丸:与葱饼同类食品,内料:粉丝为主,其他的为葱,韭菜,肉料等,已在市面消失. )
19.马耳朵:即将消失的还不错吃的油炸甜点。  
20.油炸鬼(油条):大部分卖家做得还不错,就是油料新旧大不如前,卫生不过关,油炸出锅虽然颜色可以,但是用鼻子闻有点刺鼻。

31

主题

102

帖子

9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21. 板斜龟(邦舍龟) : 外观类似“红团”,但是是白色的不带花纹,内料是绿豆去皮磨成粉的蓉,正宗的作出来还不错吃。 22. 煲糕(马糕) :涵江正宗商家几乎绝迹,半年内吃过最好吃的还是妈祖那儿的。  
23. 咸公饼 : 偶尔混迹于市顶与市场间一个挑夫卖的比较正宗,现在同样兵临绝迹。  
24. 方糕  :濒临绝迹,正宗商家无。  
25. 千层糕 :绝迹 。

31

主题

102

帖子

9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起玛酥 :尚有。  
27.炒米糕 :就是爆白米做成糕饼状的那种,几乎绝迹。  
28.摊脆薄饼:很薄很脆很好吃,很便宜,以前常在学校周围贩卖,现已绝迹。
29.【炒米粉】米粉,白如雪,细如丝,是兴化著名特产。其食法有炒米粉和汤米粉两种,即把米粉加入本地的荤(素)佐料煮熟,鲜嫩味浓。米粉加入油炒的葱头、姜片和豆豉的“三合汤”,叫“葱头米粉”,是民间治疗风寒感冒之良方。炒米粉是民间逢年过节和筵席上一道佳肴,特别是中秋节“做秋”必有一盘炒米粉.
30.【水焖豆腐】焖豆腐是涵江区传统名菜。食法独特,即豆腐加入香菇丝、笋丝、花生米等用文火焖成,是素菜;若加入肉丝、虾肉丝、蛋黄,则为荤菜。焖时须掌握好火候、水份和时间。它色泽鲜艳,质嫩味香,营养丰富,有浓厚乡土风味,常作为酒席上第一道菜。素焖豆腐是佛门酒席必具名菜。

31

主题

102

帖子

9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31.【“蛏溜”】蛏是涵江著名海产。把蛏肉和适量淀粉拌和后,放入锅中滚汤煮熟,浇入蒜头油,撒上葱珠,淋些米醋即成,叫“蛏溜”,又叫“擦蛏”。它鲜嫩脆滑,味醇爽口,是家常经济菜肴和风味小吃之一。
32.【土笋冻】把土笋(属海鲜)压破去泥沙洗净,水养片刻,然后加水熬煎,使之胶质溢于汤中,用碗座(或小碟)冷却冻结成透明、软滑的扁圆块上市。冷吃时蘸以酱油、醋,伴以莞荽,清凉爽口。又是酒席冷盘时馐。  
33.【金果 】用糯米浸水后磨成浆,加入适量。.食用碱蒸熟,略呈金黄色,故叫金果。金果质软粘,食时只能用线把它割成薄片,油煎后,蘸以白糖(或红糖),饮以香茶,流香可口。  
34.【“虫代 猴”】“虫代 ”,牡蛎。把去壳的牡蛎肉和适量淀粉拌和成小粉粒状,在汤锅里煮熟浮起,好像猴子的探头,故叫“虫代 猴”。牡蛎性清冷,须把它氽入油炸葱头、姜片的汤中滚沸片刻,加些米醋,撒上葱花才好。它鲜而不腥,润滑爽口,是冬令家常便菜,又是酒席时品。

57

主题

457

帖子

7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莆币
0
发表于 2009-1-17 12: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全面,顶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