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房网
  • 二手房
  • 新房
  • 导航
  • 登录
查看: 7193 | 回复: 3

莆仅存辛亥革命遗址成危房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1081

帖子

5789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28
发表于 2011-8-12 08: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可当年辛亥革命莆田负责人的旧居现状却令人堪忧,民居墙体渗漏严重,且正在遭受严重的白蚁危害,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昨日,莆田市涵江区市民黄先生向记者反映,莆田仅存的辛亥革命遗址——位于涵东街道霞徐社区的黄氏古民居,已破败得直接影响到住户的生命安全。
古民居千疮百孔
    接到群众反映后,记者随同涵江区文管办副主任贾国民前往查看。只见大宅外墙由红砖砌成,建筑考究,穿斗式木结,依稀可显当年的恢弘气派。大门厅上左边悬挂着辛亥革命负责人简介,右边悬挂着文管部门颁发的文保单位牌匾以及文物保护条例。
    走进门厅,民居内麒麟、凤凰、花卉等精美木雕随处可见。住户黄应忠说,别看这大宅外表壮观,可里面几乎已经不能住人了。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房子,住的都是黄氏后裔,原来有35户人家,到现在只剩下2户人家。他带着记者走进他家厨房,指着墙壁说:“一下雨到处都渗水,在雨水侵蚀下,木构件腐烂,墙壁发霉!本来屋顶也在漏水,年前花了一千多块钱维修。”
为防止屋倒用木头强撑
“不只渗水漏雨,还年年遭受白蚁危害!”他拍了拍一根圆木柱,对记者说,“在白蚁的啃噬下,柱子都成空心了!”记者看到,民居内的木枋、木柱、木地板等都已被白蚁严重蛀蚀,有些木构件已被完全蛀空。
    在民居的后厅记者看到,天井上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条一端嵌在瓦片中,一端悬在半空,一些残破不堪的瓦片没有了木条的支撑,眼看就要往下掉落,非常危险。这里的一位女主人说她在天井种花,有一次一块大瓦片突然掉下来,险些把她砸到,吓得她赶紧跑。
    “这民居已成了危房,每当台风下雨,我们都提心吊胆的,就怕房子塌了!涵江区文管部门和社区领导总让,我们在下雨天赶紧撤,可我们除了这里,没有别的住处,能去哪里呢?”这位女主人说。“为了防止房屋倒塌,我们家已经用木头支撑了三年!”有位老太太带着记者走进她家,记者看到屋子墙壁上立着四根粗木头,从房梁撑到地面。
看似普通的古民居具有多重意义
    记者从涵江区文管办了解到,黄氏古民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莆田市重要的涉台文物。占地2300多平方米,由2座大宅组成,前后座呼应,前座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台梁、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后座面阔五间,进深二间。该民居始建于明代,清代修葺,是涵江区唯一一座明建清修民居。柱础、斗拱、横梁、大门前抱鼓等构件还保存着明代风格。
    这座大宅原来是清乾隆年间候补州同游东升购置的宅子,莆田西天尾渭阳黄氏家族在清后期购买居住。光绪二十八年,当时是秀才的业主黄纪星协同侄子黄绶、黄湘在大宅里创办了莆田第一所现代中学,并在学堂内秘密参与革命活动。
    据黄纪星的后人黄希言介绍,辛亥革命期间,黄纪星在此组建同盟会莆田分会,以此为据点,秘密集会,藏匿被清朝廷通缉的革命党人。这里也是莆田市年纪最小的革命烈士黄典麟的故居。1930年,时任共青团莆田县江口区委书记的黄典麟壮烈牺牲,年仅15岁。
明知要保护困难却重重
    涵江区文管办副主任贾国民告诉记者,黄氏古民居的现状早已引起文管部门的重视,他们也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年初政府拨款,已经整改了黄氏古民居内的电路电线问题。也想对民居进行抢救性维修,但由于没办法解决资金问题,无法进行。目前,文管部门已经依托所属地的社区共同管理,由社区领导牵头组成文物维护保护领导小组,对黄氏古民居进行抢救保护,首当其冲的就是请专业人士前来清除白蚁。

未命名.jpg

71

主题

1549

帖子

4096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7
发表于 2011-8-12 08: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15岁就任区委书记了?

179

主题

1081

帖子

5789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08: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三十 发表于 2011-8-12 08:22
15岁就任区委书记了?

那是革命年代

256

主题

1362

帖子

7648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41
发表于 2011-8-12 08: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喊保护,都保护到哪里了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