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萋萋门前挂, 粽子迷香鼻尖传~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 吃货们又开始思念家(里的粽子), 哎,不知不觉, 眼泪都从嘴角流了下来...... 说到吃粽子, 这个习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还流传到了很多地方 例如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到现在, 粽子的馅料经过了各式各样的“改造”, 甚至出现很多“黑暗料理”...... 吃货不分南北 粽子却有咸甜之分 有意思的是,跟认知中“南甜北咸”不同,在粽子口味上,却是北甜南咸。 有一种说法是,在南方的米食区,粽子也是主食的角色。作为主食,馅料等同于下饭的菜,五花八门,有肉有素,自然也不会只是甜的了。 但对于面食区来说,早前糖和糯米比较难得,所以以糯米为原料的食物,多是被当成点心,加上糖便成为轻奢品。而粽子恰恰就是节日的点心,只在端午等节日才会吃。 除了甜咸之争外,哪个地方的粽子好吃也是争议的点。 北京粽子 我们从北方粽子的代表说起,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而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 陕西粽子 陕西粽子特点是带有蜂蜜的凉粽。蜂蜜凉粽子始于唐代,是由唐韦巨源宴请中宗皇的“烧尾宴”上的“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的,注释是“蜜淋”,意思是给粽子淋上蜂蜜。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 内蒙古粽子 内蒙古的奶皮子粽头顶一颗大枣,剥去粽叶以后,一股甜甜的奶香味顺着粽叶爬溢出来。糯米的颗粒感和软糯度都正好,口感过关。包入糯米中的奶皮子已是没什么形状,好像一摊煮散的蟹黄,闻起来像酒酿般酸酸的,和糯米一起入口,有些像在吃养乐多粽子。 甜粽最早可见于北魏,《食次》有记,“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 到了唐朝,甜粽更是宫廷佳品,地位极高。唐朝人烧尾宴(敬献唐皇的宴席)里有一道菜:“赐绯含香粽”,食用时用蜂蜜淋上。 宋朝各种史料里,红枣、柿子干、胡桃仁、红豆都能入粽......苏东坡写过:“时于粽里得杨梅”,粽子里有杨梅,甜酸相间。 自此,甜粽就一直霸占端午节的至上地位。 甜粽一直是主流,直到明清,大美食家袁枚把咸粽的美味公诸于世。 “扬州火腿粽子,取顶好糯米,拣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块,封锅煨一日一夜,薪材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米化。” 自此咸粽一骑绝尘,以多变馅料和丰富想象,把单一的甜粽甩在后面。 说到咸粽,浙江嘉兴鲜肉粽尤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此外,嘉兴粽子还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历史悠久闻名华夏,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再南一点的闽南地区,有一种福建烧肉粽,粽子糯米先用卤汁炒过,包进猪肉、鸡肉、香菇,鱿鱼、虾米、生蚝,煮熟后趁热沾上花生酱,辣酱,鲜美无比。 广东、福建还有一种被称为很多人难以接受的粽子: 碱水粽!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人或许难以接受,但是在喜欢吃的人眼里,晶莹剔透的粽身是由圆糯米加入碱水充分搅拌而成。一般蘸上蜂蜜或者白糖食用,口感清爽,属于甜粽。据我所知,不止广东、福建有这种粽子,还有很多地方也有哦! 灵山大粽是广西最出名的粽子,其采用灵山优质糯米、野生粽叶、板粟、虾米、猪肉、绿豆等配料精制而成。和它很相似的还有横县大粽,南宁柳州等地区特有的枕头粽。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一根就一斤多,够三四个人吃一顿的。 粽子本身就是一种馅料多元化的食物, 不同的地区, 粽子包的馅料也大不相同。 但也有不少地区,甜咸通吃! 对于吃货来说, 问题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