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免俗的,我也要聊一下论坛里老生常谈的城涵一体化话题。
其实我很早就在关注城涵一体化了,自从莆田第一次提出东拓西进的城市发展构想后,我和厦门合立道做城规的一位好友就深入探讨过这个话题和看法,2017年我参加了绍兴市国企的一个募投项目,接触到了绍兴市城北新城的规划信息,那时候我就发现,绍兴市的城北新城规划竟然跟我们的莆阳新城有如此多的共同点。当时过去的时候,住在镜湖大桥旁边的酒店高层,透过窗户望出去,白天是农舍杂地,夜晚是一片漆黑。到如今5、6年时间过去了,这个地方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楼盘鳞次栉比、写字楼星罗棋布,镜湖新区的开发,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这里成为了绍兴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更难得的是绿水青山的保护,新区内水网密布,跟莆田的绿心无异。
为什么说和莆田的莆阳新城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呢?共同点其实特别多,我就挑两大点来说
第一,从区位和趋势上讲。绍兴往北是省会杭州,绍兴中心城区越城区与杭州之间隔着柯桥区。柯绍兴的中心城区越城区商业发达,绍兴北部的柯桥区工业发达,是全国前二十的工业强区(涵江是全国百强)。镜湖新区的地理位置,正好位于越城区和柯桥区的中间,是商业强区和工业强区的“牵手关键”。主要好处有:一、新区距离两区很近,城市开发可以就近吸引两边大量农村人口迁入;二、两区建成区面积大,牵手成功更容易拉大城市框架。三、两区经济基础好,可以优劣互补,发展新兴产业;更关键的是第四点,中心城区往北牵手柯桥区,进一步拉近了和杭州的距离,积极融入杭州湾经济圈,获取大城市溢出的产业和资源,比如现在绍兴在杭州的支持下,建设了唯一一条地铁,还是从镜湖新区通往杭州主城的线路。 现在,请你再次通读上面这段话,把杭州替换成福州,把绍兴替换成莆田,越城区替换成荔城区,把柯桥区替换成涵江区,把“北”换成“东”,是不是通读起来毫无困难?
第二、从生态上环境上讲:镜湖新区在开发前,是绍兴有名的水田交融之地,片区内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果树覆盖率高,农田农舍遍布;从历史风貌上讲:这里古民居旧民居比例高,也有不少历史名人出自此处,片区内还有著名的鉴湖(即革命烈士鉴湖女侠——秋瑾出生之地);从地形上看:这里平坦开阔,偶有海拔几十米的低矮丘陵。 现在请你再次通读上面这段话,是不是跟绿心也很相似?
我放上这绍兴市的镜湖新区和莆田的莆阳新城,供大家参照
两张图的比例尺会有些不同,原因在于荔城区与涵江的距离实际上远小于越城区到柯桥区的距离。而莆田市到福州市的距离,实际上也跟绍兴市到杭州市的距离相近,撇除ZF因素,中间地带的距离更短,面积更小,也意味着城涵一体化的建设难度是小于镜湖新区的。
当然,我视角里的城涵一体化不仅仅是城市的建设,更多的是期盼产业的崛起。这一点ZF也有所意识,把莆阳新城的规划立足于产学城融合,木兰溪南岸和莆阳新城不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对手,木兰溪南岸连接黄石、火车站、以及秀屿城区,必然要做好城市城市南扩的准备,配套的商业、学校、住宅都不能少,不能让高铁片区和秀屿成为飞地。但是问题就在于历届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吆喝和动作,朝令夕改的政策不确定性,让各片区的发展始终无法聚焦优势。宜见风物放长远,下个十年看变化。
莆田应当认真思考莆阳新区的规划,至于题目说的意义,其实都在上面的例子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