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巷,是莆田兴化府古城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一条古巷,也是莆田近代化历史进程中,变化最早,最大的小巷。深入其中便能发现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有一栋极具南洋特色中西合璧的小洋房,颇为吸睛。是宋德星和他的儿女们在近现代创建的最东边的五个厢房,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人称“将军楼”。说起宋德星大家可能极其陌生,但是一说起许多莆田人爱吃的小吃“碗糕”,想必大家都熟知,宋德星便是靠着“碗糕”发家的。
宋德星是莆田近现代史上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人生传奇也映射出近代莆田商人的传奇。他用庞大的财富创建足以证明自己事业成功的洋楼,他生产的莆田枇杷膏曾荣获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他还是莆商中第一个为兴化桂圆、枇杷膏注册商标的商人。莆田有名的卫理公会教堂就是他以总监之名建筑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贫穷的年代,成年后的宋德星带着母亲租住在城里下务巷,开办了食品小作坊,专门生产碗糕、糕点等早餐。每天天还没亮,就跟着母亲出门摆摊卖早餐。碗糕制作工序繁杂,耗费体力大,是个起早贪黑的苦力活。 那个时候,勤劳深深印刻莆田在小生意人的脑海里,他们始终认为靠着勤勉,脚踏实地就能把日子过了下去。
宋德星也不例外,由于宋德星的母亲做的面包糕点十分对一些西方传教士的胃口,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宋德星也因此认识了很多国内外有名的人物,渐渐的宋德星开始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 不在局限于制作面点食品,还代理了美商专品肥皂、洋油。除此之外,他还经营着莆田特产兴化桂圆、枇杷干膏的生意, 龙眼干和枇杷干都是自己在家烘焙和熬炼的,也是个累活,但是宋德星丝毫没有怨言。甚至将生意做到了江浙一带。 富起来后的宋德星每周六都会敞开大门,将粮食分发给贫困的人,这等美德到现在还经常被后人传颂。
“将军楼”一名是由解放初期曾有部队首长曾居住在宋德星老宅其中的一座楼里而得名的。是一栋砖木混合结构的两层近现代风格楼房,与曾经莆田市直机关老人院相邻,这个老人院也是由宋德星的“家产”,是由其长子宋梅荣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一手创建的。如今的老人院里一片狼藉,大门紧闭,空无一人。地上满是落叶,一辆儿童玩具车孤零零的放在院子里。从建筑时间和二层走廊的铁花和墙壁上的琉璃不难看出,这幢近现代建筑物更富有南洋风格,也佐证着近代莆田下南洋的沧桑历史,极具西方的韵味。
时过境迁,“将军楼”作为被录入福建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见证了一代莆商宋德星家族命运沉浮。如今的兴化古城正在重启,何之有幸,我们可以亲眼所见,轻手触摸,感受着时代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