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2020年达381.8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五年累计超20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倍。五年累计安排重点项目777个,完成投资超千亿元,永荣己内酰胺(CPL)、华峰一揽子、三棵树、上海电气、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先后开竣工投产,丙烷制丙烯、尼龙66(PA66)、50万吨再生功能性材料等“金娃娃”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图为三大主导产业之化工材料龙头——永荣CPL 抢抓莆田城市新区建设契机,全力加快高铁、土海、城东三大片区连片开发,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6.3平方公里。高铁新城建设拉开序幕,铜锣湾·万达、力高集团、大唐等品牌房企先后入驻,莆田一中秀屿校区、市实验小学秀屿分校、市第三实验小学等优质资源加盟落地,城区关注度持续升温,秀屿新版图加快崛起。
图为秀屿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铜锣湾·万达广场 全国率先打造平台经济集群服务系统,商事登记实现“零见面”审批,全市首推“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全面完成,区级审批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先走在全市前列,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市领先。
图为具备“产业+直播”新零售模式赋能平台经济的上塘珠宝城 累计投入超71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13个。新改扩建学校49所,新增校舍面积26.8万平方米、学位10620个,华峰职业技术学院顺利筹建,莆田十中入选省级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新建农村幸福院92个、居家养老照料中心13个,建成区医院中医康复楼、盛兴医院康养楼等,村卫生所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并开通医保定点服务。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保障标准实现“四年连涨”,“全民参保秀屿速度”典型经验在省市推广。
图为石南轮渡首艘客船“秀屿1号”投用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95%,全面落实“双河长”制,全省率先创立“乡愁河长”,6个镇交接断面水质达标向好,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达标率达100%,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成功列入全国首批试点县名单,建筑工地实现喷淋系统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常态。
图为埭头卢厝溪流域综合整治 石门澳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图为永荣CPL一期项目 助推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图为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即将试投产 打造莆头散货港。图为莆头港区 建设冷链产业含食品、药品等仓储、加工、贸易为一体项目。图为栢合冷链物流园 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图为毓英中学城东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