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海”由来 “国清塘”因泥沙较多,水塔面积广大,故俗称“土海”。《新唐书》载:西一里有诸泉塘,南五里有沥浔塘,西南二里有永丰塘,南二十里有横塘,东北四十里有颉洋塘,东南二十里有国清塘;《八闽通志》载:国清塘在县东南景德里。唐贞观元年置。《兴化府志》(明代周瑛、黄仲昭著)载:国清塘一名姑青塘。《唐书》云,周回三十里。溉田五百顷。宋志云,塘有三十六股,今深六丈,阔五十丈,为斗门一,水办桥一,沟一,溉田七十顷五十亩。上六塘自木兰陂成后,惟留国清塘,以备大旱陂力所不及者,其余皆废为田。《协应庙记》(南宋诗人刘克庄作)载:昔未有陂,所恃六塘,朝满夕除,农家病之。至是陂水沛然,遂干五塘,仅留国清一塘以助陂。《李长者传》(高宗绍兴五年进士、吏部尚书林大鼐作)载:唯国清一塘,以备大旱。至元总管郭朶儿(元代兴化路总管),并将国清塘亦废为田矣。 “玄武门兵变”之后,李世民当上了唐朝第二代皇帝,年号为“贞观”,他亲历隋末农民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登基后重视休养生息,采取抚民政策,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莆田发动群众修建几个大水塘,围垦造田。《福建水利志》载:唐贞观元年(627)县东南景德里,凿国清塘,以溉农田;它利用木兰溪支流扩建而成,工程量巨大,直至唐贞观五年(631),土海始建成,迄今已有1390年的历史。1961年9月12-28日,莆田暴雨成灾,灾情严重。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同志到莆田视察灾情,路过土海时说:“土海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地水库。”他充分肯定土海在泄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