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从厦门大学获悉,厦门大学的科研成果“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中该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共5人)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弘教授为莆田人,曾就读于莆田四中。
张弘,女,福建莆田人,1991-1997年就读于莆田四中,现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个人简历:
1997.09-2001.07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士
2001.09-2007.08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博士
2007.08-2011.08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
2012.04-2013.04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
2011.08-2018.08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副教授
2019.08-2020.08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化学系访问学者
2018.08-至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曾获得主要荣誉与获奖: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8);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2019);
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9,第二完成人);
福建省“金牌工人”称号(2014年12月);
2014年获福建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一等奖;
2020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第二完成人)。
碳-金属键的形成是金属有机化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金属参与各种有机化学反应的关键步骤。夏海平教授团队专注于碳-金属键构筑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创造性地使用了共轭碳链螯合金属,不断挑战在金属的赤道平面上构筑碳-金属键数量的极限、挑战卡拜碳的键角纪录、突破Hückel规则,揭示了“芳香性突变”,证实了半个多世纪前Craig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理论推测。项目早期成果“过渡金属导致物质从反芳香性向芳香性的突变”曾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完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系列Craig型芳香结构基元,建立并命名了“碳龙化学”(Carbolong Chemistry),其中“long”取自于“龙”的汉语拼音。多个碳龙化学相关的词条及其代表性分子结构被国际经典教科书《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收录,已有6种“碳龙试剂”进入百灵威试剂目录销售,开辟了全新领域,对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芳香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属导致“芳香性突变”及其“反休克尔芳香性”原理图)
来源:莆田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