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有许许多多的涵江人远下南洋,出国谋生。可有个地方却大大相反,住在涵江赤港农场的人几乎来自国外。
这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1959年,印尼发生严重排华事件,华人财产被掠夺,财产被掠夺,流离失所。直到1960年,中国在全国境内建立起84个华侨农场,用来为安置越南难侨。印尼、越南、缅甸等7个国家的2000多名归难侨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在福建莆田赤港华侨农场落地生根。
赤港位于涵江沿海,从前只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60年代到80年代,赤港归难侨们在国家的帮助下,引进新技术,改造土壤,科学种田。开始种植防风林,砌石护坡,种植水稻,完成了从海外工人到自给自足的转变。
赤港农场的水稻田、防风林
1997年,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赤港归难侨们开始从农业转成工业化生产,原本的农田成了厂址,各种电子场、服装厂、食品加工厂鳞次栉比,曾经的农民走上流水线,有的甚至当上管理者、企业家。
香港德信科技集团现任总裁林平基1953年出生于印尼,1960年回到国内。1987年在香港创建德信科技集团,之后又在莆田投资成立“莆田德信电子有限公司”,在赤港农场还有自己的住宅,平时大门紧闭,还雇了保安看管。
德信集团总裁林平基在赤港农场的住宅
赤港不再贫瘠,苦难早成了过去,但记忆不会消失。
赤港农贸市场还有许多家异国风味的餐饮点,越南河粉、印尼粽子更是成了莆田的网红店,不少人不远万里前去品尝。卖河粉的阿姨就是越南人,讲着流利却带着特别口音的普通话,保留着越南的一些风俗,店里的调味料都是异国风味,哪怕是白切鸡,也一定要用产自越南的鱼油做调料。
就连村里的美食街,都涵盖各个东南亚国家的风味。
最早回来的侨民已经融入中国,没有和后代们提起这段过去,但生活还保留着祖籍地的点滴。
如今的赤港,交融了东南亚各国文化,形成独特的侨民之乡。由于大量的工厂存在,这里不再只有归国侨民,还汇聚了全国各地来讨生活的人在赤港打工、长期居住。
过去的血泪,终究是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