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寒潭渡鹤影 于 2019-11-27 10:00 编辑
老人一直生活在涵江某个山村之中,今年80多了,身体还是很硬朗。见到他时正在剖竹准备做竹篮,他说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竹制品,那时候竹筐都是销往秀屿那边装花生的,后来订单越来越少,渐渐的大家都不再以此为生,出门做生意的做生意,做果树的做果树,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只能留在家里种种菜,偶尔编个篮子,但大多都是留给自己用。
老人家里有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买来的椅子坏了,他将竹子剖丝,自己在椅子的框架上编了几层底,相当牢固。这把椅子应该有十几年历史了吧,依旧很稳。
老伴养了只母鸡,为了给母鸡做窝下蛋,他又动手给做了一个鸡笼。他说这个鸡笼都送走好多鸡了,现在还是能用...
家里随处可见的就是竹子,篾条、竹块、竹篮子...没有老人不会做的竹制品。这才是手艺的魅力所在吧,老人已经将它融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不能割舍。
做竹制品也是个累活,这里漫山的竹林为村里提供原材料,想要做的什么小玩意,都要自己山上砍了竹子扛回自己家。之后用柴刀将这些竹子一点一点的剖成丝,才能开始编织。老人说,年轻时刚学做篮子,手不被柴刀弄伤几十字,那就学不会。大的竹子剖的时候,要均匀受力,不能偏一分,不然这竹子就废了,但受伤最多的是剖丝流程,一手把着篾条,一手拿着柴刀,不用力吧,剖不开,用力太大吧,直接见血。后面做的多了,也就慢慢熟练起来...
将要用的篾条全处理好了,就能开始编织工作。这倒是不怎么难,但要做的好看精细,就要看个人的水准。先用宽一点的篾条编个篮底,接着再用细的篾条编织主体。
篮子边沿再固定,篮底也要再用粗的竹块加固,加上一个篮子的提手。几十年的时间,老人对这些已经十分熟稔,只不过已经很少再做了,村里其他人也就是在有需要的才会动手编织,也有人特地来村里找人订做,这么精细的一个篮子,也才二三十块钱。
年轻人已经没有人再会竹制品的全部流程,想必这个曾经全村人人都会的手艺,会逐渐消失在时间的洪流里老人对此看的也很开,手艺不止是他独有,别处还有传承,自己儿子也会,但孙子能有更好的生活,自然不用让他为了几十块钱,弄得满手是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