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寒潭渡鹤影 于 2019-8-10 11:12 编辑
“天下盐皆烹煎,独莆田用晒法”
莆田从元代就置场产盐,至今已有740多年,历史遗迹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自宋代陈应功发明了晒盐法,历经千年演变,而莆田盐场的制盐法是晒盐法的最好传承与发扬光大。
莆田海盐的质量被全国同行称为最好,也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曾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自前沁至上塘,那是万顷盐池,每到七、八、九月盐业收成季节,就是一片白茫茫壮观景色。秉着莆田人就要去看一眼莆田的辉煌,我来到了莆田盐场,但导航的最后一段路程是土路,两边是盐池,只供一车行走。作为车技非常堪忧的女司机,我最终还是胆怯,没有开进去……万一上了莆仙网头条……标题我都想好了……20岁少女被困莆田盐场,全村人都愤怒了……导航上只有这一条路通往蒋西村盐场,来往的电动车不少,我这么菜,要是卡在中间进退不得把路堵了就很尴尬……
距离盐场还有四公里,走是不可能走的,结果就只能站在村头草草欣赏下。
连成片的盐池一望无际,和远处的风车相映成辉。池里都是涨潮时开闸纳来的海水,与酿酒技艺的情况类似,盐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并利用近海滩涂出现的白色之泥(咸泥)或灰土(泥),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方法制成盐卤(鲜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方式结晶,制成粗细不同的成品盐。
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是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
没人介绍,也不知道这里已经是第几道工序……
下次一定要在后备箱放一辆自行车骑过去,太遗憾了……
虽然我没能进去盐场
但还可以分享啊!
下面是莆仙网老网友“几何线”拍摄
超美的莆田盐场工作场景
一起膜拜大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