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沙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房与反炒房的重大斗争。”
四月,无论是土地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都开始变得躁动不安,随着楼市多空冲突,原本隐藏在背后的各方利益博弈再度回归台前。然而就在许多城市都拿“一城一策”作掩护,绞尽脑汁要给调控松松绑的当儿,长沙市的房地产调控突然加码,再次打响了打击炒房、保卫楼市的枪声。 4月15日,湖南省财政厅、税务局、住建厅联合下发文件,要求长沙市停止执行对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这也就是说,二套房交易需要按照4%的税率征收契税。然而目前其他城市仍然在继续执行这个优惠政策。 简单计算下来,一套价值一百万的房子,大概需要多交两万元左右的契税。 实际上,长沙整套调控政策依然在发挥强大的作用。限价方面没有丝毫放松新房价格的意思,一二手房价格仍旧存在严重倒挂。限购政策甚至比有的一线城市还要严格,比如人才落户要满一年才可以购买,而对于本地改善性需求,除非卖了再买,否则就要等到第一套房拿到房产证四年之后,才能买第二套。 虽然也影响到了一部分刚需,但不得不说,长沙是对炒房客最狠的一个城市,是二线城市中的一股清流,也是楼市中的一片价格洼地。 目前长沙总人口大约为800万,是中等体量的二线城市,2018年GDP为1.13万亿,排全国第十三位。但是根据某平台测算,3月长沙市平均房价只有每平方米11011元,排全国第61位。 换句话说,长沙的经济体量可以与南京、青岛、无锡、宁波相匹敌,但价格只相当于芜湖、泰州、保定等城市。而且即使处在广州、重庆和武汉之间,长沙依然能够保持人口净流入。 2016年之前,长沙楼市横盘了相当长一段时间。2016年全国楼市出现了一条分水岭,当时受到政策和货币等多重影响,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出现了一轮猛涨,而一直不见什么起色的长沙楼市,成了二线城市中的“小白兔”。 也就是在2016年下半年,各地炒房团杀入长沙扫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合肥炒房团。合肥房价在当年经历一轮快速上涨,价格颇高,但附近的长沙依然很有潜力。有消息称,当年八月,有40名来自合肥的炒房客,一口气买下了700多套住宅。 在炒房客的进攻之下,长沙楼市出现了波动,下半年中心城区量价齐飞,很久没有看见过炒房客的长沙显然不太适应这种玩法。到了2016年11月,长沙市相关部门开始收紧调控政策,到了同年12月,长沙出台了“房7条”。 转过年来,2017年长沙楼市推出了17个政策文件,从限购到限售再到限地、限贷。一连串文件把一套完整的调控体系码得整整齐齐。 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源于房价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一路上涨,从2016年中算起,两年之内大约上涨了70%,但这种增长放在较长的时间线上来看,已经算是比较温和的了。 真正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发生在2018年6月,当年6月25日,长沙官方在一次通气会上表示:“当前长沙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房与反炒房的重大斗争。”这样的措辞在官方话语体系中是很少出现的。
这意味着房地产问题在长沙官方看来,已经上升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与这种定性相匹配,长沙市推出了“6·25新政”,全面升级了限售、限购、限贷政策,同时加快了土地供应,这些政策被称为“史上最强”。 舍得一身剐,敢把炒房客拉下马。政策极大地推高了炒房客的资金成本,虽然房价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但很多炒房客要想从湘江里解套上岸,势必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在楼市问题上,长沙为何如此生猛,仍然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问题上看出蛛丝马迹。 首先,长沙的公共预算只有20%左右来自于土地财政,相比一些城市信奉的“夜壶论”,这就是长沙市调控的底气。 另外有一个基本逻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放任土地和房产价格走高,造成城市的产业和人口因为存在成本过高而外迁,就会出现产业和人口的空心化。因此,以合理手段限制地租,是维持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实这个策略从长沙市的表态中就能看出来,“反炒房”最近频繁地出现在这些表态中。去年十月,长沙市副市长邱继兴就公开表示:“房价合理是我们的优势,创业就业成本低。”当时长沙市是所有GDP破万亿的城市里,唯一房价没有过万的城市,这是“长沙引以为傲的资本”。而房价没有过万的主要原因,则是严格执行了调控政策。 同年11月,长沙再次强调“保刚需、稳房价、反炒房”的目标要求。今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长沙“反炒房”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要持续保持房价“洼地”优势。 这种洼地到底有没有优势呢?还真有。2018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23.66万,位居全国第九。2016年到2017年长沙市常住人口增量总计是48.63万人,这一数值比过去五年(就是长沙房价稳定的那几年)的总和还要多。 其实所谓“幸福生活”,对于老百姓来说,它的内容也很简单:房价低一点、收入高一点、养得起孩子看得起病,无非如此。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抢人才”,人才到底该怎么抢,抢来又能做些什么?是给楼市接盘,还是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做一些什么事,这都需要执政者在政策落地之前,好好考虑清楚。
中国需要更多的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