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房网
  • 二手房
  • 新房
  • 导航
  • 登录
楼主: 余歌

[莆田城事] 南湄洲,北兴山,戊戌霜降与诸子古邑兴山采风组诗

  [复制链接]

29

主题

257

帖子

1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陂惠民
彼时,延寿溪上游,下游低洼水缓,旱季水弱,雨季水涨,难以驯服。吴媛正在为荒芜的北洋之地探究治水之道。自兄长来了之后,帮助她整理出一系列的治水方案。其家人知道这一善举后,非常赞同,决定倾资捐助这项治水工程。吴媛兄妹深恶痛绝洪荒为害,决心堰溪蓄水,屯延寿溪水,灌入平野河沟,使旱地成为水田。遂带领雇工百余人,日夜施工,开始修为后世所感恩称颂的筑杜塘长堤(即泗华陂前身),悍潮为田。堤自溪白,经洞湖,后卓、漏头、泰叶庄,至沙塘坂,趋泄口,堤长12公里,以阻挡海潮侵拖,引延寿溪水灌田。有良田32000多亩,名曰旱田。又于堤南之滩地,率众开挖水道62道,北至漏头汇秋卢溪水,南至郊下汇木兰溪水,水沟纵横交接,一为排洪,二为灌田,形成延寿溪中下游流域主渠支渠四面交汇的灌溉水体系,受益范围达172个村庄,良田18万多亩。故杜塘之东、木兰溪之北,统称北洋平原。从华岩山、龙桥山开岩凿石,搬运至长生港,垒筑延寿拦溪石堰。堰成,世人称延寿陂。陂长253米,高5米,顶宽1米余,溢流漫堰处长42米,以减轻蓄水对堰基的压力。

时一场山洪,延寿溪上流洪水直下,其势甚锐,堰下之水因古峰挡道,波浪翻腾,形成深潭。是日,洪水滚滚而至,淹没堰坝,堰顶数处垒石被洪水冲决。吴兴立于堰顶,指挥里人以石垒高堰坝,在延寿陂下游修建泗华陂。并且焚香请求远在兴角山的吴四娘前来助阵。时人看到水中有蛟龙作怪。吴兴气势如虹,鼓舞众人说,"何惧,吾当斩孽蛟!"言后,毅然投身扑至堰坝决口,喊道:"洪水清澈就是蛟龙死了,洪水赤色就是我死了,清赤混腾就是同归于尽。"当洪水再度复至,吴兴奋勇跃入深潭于蛟龙搏斗,第一刀砍中龙背,血溅桥梁(后来这里就被称作龙桥)。追逐时风云变色溪水翻涌,突然变成了赤色(后来这里就被称作赤溪)。

这一日,正在兴角山采药的吴四娘看到南边天际乌云滚滚,雷电交加,便跃上云霄往南望天象,知道兄长要出事了。便赶去施法相助,用神针重伤孽龙眼睛,使它威力大减。但彼时吴兴年岁已高,负伤后更是体力不支,追到七步邻村时屠龙宝刀被龙尾卷走丢弃于此地,于是这里就被称作吴刀。吴兴最终诛杀孽龙后葬身古峰深潭时,享年64岁。吴媛含悲收伏蛟龙(教化后主管三江口外海至延寿溪和木兰溪河堤的安宁,如今在涵江哆头昭惠庙内供奉),并秉承胞兄遗志,坚持修筑泗华陂直至工程竣工。改善了北洋农田灌溉水系,使黎民百姓安家乐业。至今,北洋平原的荔城区拱辰街道、西天尾镇、梧塘镇和涵江区哆头及城厢区北磨、24户半山、下黄、新度东郊、黄石等地,主祀吴妈神像的庙宇,比比皆是。

后世邑人郑岳在《兴化府莆田县志·建置》中有记:莆田水利南洋称李长者,北洋称吴长官兄妹,历元至今五百年而祠祭弗举岂非旷典。"又记之以词称:"若有人兮江之湄,含灵气兮耀奇姿,捐家资兮千亿,堰溪流兮成坡,何怪物兮为崇,赴沧坡兮手刃妖蠄,变斥卤为膏壤兮梗山离离,阅千祀兮民食其遗。"

29

主题

257

帖子

1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0: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封神上榜
公元714年农历六月初一日,吴媛回馨角山坐在巨石上小憩时,化蝶升天。百姓感其恩德,把其生前修道庵改建为馨角宫,塑像纪念,民间尊称吴妈,各地亦称大妈、阿姑(西洙吴兴后裔称呼)、古妈、慈感娘、仙姑妈等。自此,吴四娘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女神,香火不绝。唐玄宗年间(712--756年),莆田四方百姓纷纷建庙奉祀吴媛。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兴化郡守詹丕远有感吴媛兄妹的事迹深孚众望,祈求灵应,便以其治水公德奏起朝廷,徽宗帝赐额"孚应庙"。黎民同塑吴公兄妹二人金身,列位孚应庙正殿,朝廷置有司员掌管祭祀典礼,每岁配享祭祀仪仗,受万民朝拜。

刘克庄《义勇普济吴侯庙记》
刘克庄《义勇普济吴侯庙记》
宋代道教兴盛,吴兴、吴媛兄妹治水有功,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兴化郡守陆奂钦奏请高宗皇帝敕封吴兴为义勇侯,吴媛为顺应夫人。朝廷下旨褒扬吴氏一门治水开兴化北洋平原之先河有功,加封吴兴为"义勇普济侯",妣叶氏为"昭惠夫人",吴媛晋封为"吴圣天妃"。宋理宗钦赐"护国庇民"宝匾和两副对联:护国天妃功昭日月,庇民哲圣惠若乾坤;圣母显威灵震动满天星斗,天妃施神力共襄大地乾坤。于是,吴妈庙奇姿明药,香火不绝,灵气含蕴,岁久不废。

折叠编辑本段信仰意义
随着吴妈神灵的远播,各地奉祀的宫庙越来越多。据传,迨至明洪武年间,从兴角山下的祖宫直接分灵出来就有26个。经各地第一批分灵宫再析出的,更是不可胜数,单就常太镇的松峰祖宫就析出13个分灵宫之多;涵江哆头昭惠庙更是析至新加坡……时至今日,据不完全统计,吴妈宫分布至台湾、新加坡、美国、马来亚等华人聚居地,共查明有近千座个,信众千万以上。

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节,即中国传统的"鬼节"。而此日也是吴妈的诞辰日,传说吴妈具有传善扬德、治水医病的神道,是镇邪压恶的化身。故而,每年此日,各地分灵宫都举行隆重的民俗活动,恭请吴妈赐福保平安。便衍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兴泰山区吴妈宫的青壮男人赤脚踩踢碳火堆、涵江哆头神童点火和入道、上天梯下刀山、西天尾高跷舞狮等,这些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成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丛林中的一朵奇葩,是非物质文化中一笔不可多得的遗产。

29

主题

257

帖子

1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景展望
时值盛世,百废俱兴。在百万信众的强烈要求下,2011年8月,众善男信女不约而同地来到吴妈曾修行慈善地的兴角山朝圣,并发现了千年故居遗址(墙基、石椅、保育海鲜池等古迹保存完好)和仙梦洞(又称公主洞或红军洞,时仙游县成立中共第一个党支部后,为避围剿,众党员常移至该洞中集会),给百万信徒以百倍信心。涵江区三江口镇哆头及新加坡信众踊跃捐资重建天妃殿、天妃石阶、殿前广场等,俨然成了莆田后花园山上的一座"布达拉宫",使古迹开新境。在他们的感召下,许多善男信女也纷纷慷慨解囊,民间已投资6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天妃路、观音阁和迎宾、半山、六华、明元等观光亭台楼阁,进一步优化被誉为"兴化三大女神"之一--吴妈神迹朝圣旅游区的配套设施。

同时,建于宋代的兴角山下的兴山书院是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也是闽中第一个建立在农村基层的党支部,由于当时政治环境使然,兴角山上的红军洞、举义岩、黄蜂阵、放哨台等,都曾有革命的足迹,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群众前来苏区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红色之旅。数百万信众心中的朝圣之地,是一笔丰富的旅游资源。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一、兴角祖宫

兴角祖宫位于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上宫街宫铺。现存的祖宫为宋时构件建筑,坐卯向酉收酉水。面对兴角山三仙山,为卧牛穴。宫前走廊上有一柱明显石刻 "XX捐钱十二贯"字样,可见祖庙的古老程度。被特批为福建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兴角宫鼎盛时,宫殿三座九天井,规模宏大。明时严布政火烧兴角宫,只剩下吴圣天妃主殿及两护厝。历经沧桑巨变,现今的宫宇于1982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葺,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模式,为三间厢中间上、下厅主殿,两旁护厝。是朝圣吴圣天妃和研究山区古代寺庙建筑的重要场所。?

二、龙潭圣水

兴角祖宫往莆田方向一公里处的分灵宫--兴龙宫左边300米处有口龙潭,地势险要,碧波粼粼。据传,严布政火烧祖宫后,为了重建庙宇。当时交通不便,建宫需用器材物资,搬运艰难。吴圣天妃显圣托梦,在龙潭浮起了八对大柱和许多杉木栋梁,使工程顺利进行,建成兴角祖宫。事后经盘点龙潭浮现的一棵樟木不见了。过了十天,一位哆头老者来到兴角宫说,后来在涵江哆头发现一棵樟木上面写有"兴角宫吴圣天妃"字样。为此,哆头善男信女乐捐建昭惠庙奉祀吴圣天妃。从此以后,哆头善男信女虔诚地来兴角山上取圣火寓意兴旺发达,到龙潭取圣水表示财源茂盛,子孙万代千秋,众分灵宫纷纷效样,形成独特的民俗风情。

三、老街石碑

兴山村的上宫街在宋熙宁二年便成为仙游县四大名街之一,是古代莆田沿海通往兴化县、永福(今永泰)县的古驿道。也是方圆百里信众朝圣之路。至今保留着顶街、下街的石阶和两旁明清时代的江南民居,是游客研究古代山乡民居建筑的重要物证。至今下街有一块清代记载修古代朝觐路石碑,见证着兴山的悠久历史。

四、兴山书院

兴山书院,又称馨山书院。位于仙游县西北边与永泰、涵江、城厢交界的游洋镇境内的兴角山脚下,大殿坐北朝南,保留着"回"字形明清建筑风格。单檐歇山顶,曲线优美,琉璃瓦剪边,建于石砌高台之上,前后青石踏道,左右辟门。曾是莆田北部山区一所重要学堂,鼎盛时,曾19名学子参加乡试,其中17人中了举人。1927年4月,成立了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现成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莆田土楼

与原中共仙游第一个党支部遗址仅500米之遥的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长方形土楼--山头集体厝,被誉为年轻"土楼"。该土楼依山形分上下两座立基建设,高三层,上下两座分别建有议事大厅,两旁护厝又分别为8间平房和8个分别是通往土楼外面的通道和箭垛的阁楼,上面的4个箭垛又可以通往外环形走廊。整座土楼内环底座基础和内部环形一层的40支用青石砌成的柱子外,全部为土木结构,其屋檐的斗拱或燕角还分别雕刻有花鸟兽禽等图案,虽然年代不远,但也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六、兴角圣山

海拔近千米的兴角山,山上有举义岩、石象狮、放哨亭、红军洞(又称仙梦洞、公主洞)等,更有青龙盘地、凤凰朝天、黄蜂出阵、双狮戏球等风水宝穴,风光旖旎。山登绝顶,心胸开阔,愁绪顿消。三江口、莆田市区、常太湖和永泰青云山、福清石竹湖、德化仙公山等,尽收眼底。更有新建一新的天妃殿、观音阁、望海亭、揽胜台、天妃湖等景点,是一处融休闲娱乐、避暑度假、观光朝圣的旅游目的地。

七、香石剑迹

兴山往霞峰公路离村口1公里处的香石,又称险石峰,怪石嶙峋,凌空飞度。崖壁下的城厢区常太镇村庄历历在目,风光旖旎。更令人叫奇的是悬崖峭壁上一处水迹常流,状若出销宝剑,四季水流不断,色泽蓝碧,可谓一绝。传说,吴圣天妃成就三江口卖白玉蛏郎君为驸马后,至孝公主为找药救婆婆眼疾落足兴角山下。驸马赶到已晚,最后拔剑与野兽博斗中牺牲,剑落至此,头落山下的党城、顶坑。故此石崖中剑象清晰,孝子碧血常流,成为奇谈。

八、洗字神迹

仙游县与城厢区的界山风巷山腰有一处山涧,名曰洗字坑。这里青山伴绿水,怪石印脚迹。传说吴兴寻妹吴媛下山至此,道法高明的吴四娘心念百姓苍生安危,便拿出一条丝巾,上面有"修道行善"字迹,相约兄长若能用水洗掉上面字迹,便安心下山。可吴兴无论如何捣洗,都无法褪色字迹。自知道法不如妹妹的他,回家复命后,遂回兴角山上随吴媛学法,后成就了他和妹妹筑泗华陂开荒北洋的壮举而分别被封侯晋妃的美谈。至今,洗字坑吴兴脚印、捣洗衣石古迹犹存。

九、古寺遗风

离天妃殿一里之遥有个古寺遗址,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一的古峰寺,因吴兴于此参佛悟道,后人称吴兴为吴公,与古峰谐音,故当地人又以吴公寺称之,所在的山又称吴公山(古峰山)。据传,该寺建于南朝十一年,鼎盛时,寺中和尚有三百余众。至清初,因兴角宫与林山昭惠灵宫的渊源,从林山上南少林中与清兵抗争的僧侣退守于此,后被清剿驱除,该寺也被烧荒废。

十、县界流韵

天妃殿对面的五龙上山脚下为莆田与仙游的县界,分界处有一条状若长城的10余米界石堆砌于古驿道旁。据载,宋咸宁二年改驿道从香石峰时,莆田往兴化、永泰的官道经此而过。因该界石立于山坳处,四面青山围屏,苍松叠韵,绿海遍野。更有秋天漫山红叶随风翻卷,秋韵传情,好一派南国红叶的世界。

(本文参考资料:《八闽通志》、《福建旅游》、《中华民间神祗大全》、《兴化府志》、《莆田县志》、《仙游县志》、《游洋志》、《莆仙民间故事》等。

29

主题

257

帖子

1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8:0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左领右舍 发表于 2018-10-29 10:30
家里拜的就是吴妈

太好了

0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发表于 2018-12-2 09: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能否要一张驼背负竹翁的照片原图?   237171156@qq.com  想打印出来放相册里

111

主题

2856

帖子

7778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58
发表于 2018-12-2 09: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稻草人乍一看有点吓人

0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发表于 2018-12-2 1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乱写的:  负竹翁      本是居无竹  却作集中易  易来添新衣  易来聚团员   百节长压肩 千步行复行  已是路平坦 何惧弯几许。

0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发表于 2018-12-2 10: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可以给我发负竹翁的照片原图吗? 我想打印出来放到我的相册里去 237171156@qq.com

23

主题

223

帖子

11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30
发表于 2018-12-2 1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

0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发表于 2018-12-2 1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a7190050 发表于 2018-12-2 10:10
乱写的:  负竹翁      本是居无竹  却作集中易  易来添新衣  易来聚团员   百节长压肩 千步行复行  已是路 ...

可以帮忙修改修改吗?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