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自挂东南枝 于 2018-9-10 08:44 编辑
走过莆田很多的老巷 东里巷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东里巷,老莆田人都叫它“东黄巷”,东临福厦公路,北靠东园中路,西为莆田军分区,南邻莆田鞋革厂。作为莆田仅存的老街巷之一,东里巷曾是莆阳望族,东里黄氏族亲聚居地。据记载,从这里走出来有状元1人:黄公度(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进士78人,解元14人,榜眼宰相1人:黄洽(宋隆兴元年(1163)年),尚书1人:黄绾(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还有现代科学家黄维垣院士等。
黄滔祠是东里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经有700多年历史,是莆田市现存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结构最完整、保存完好的古代礼堂建筑之一。
黄滔(840~911),字文江,系黄姓入莆始祖唐桂州刺史黄岸的六世孙,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唐开成五年(840),黄滔出生于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巷。尽管家境比较贫困,作为书香门第出身的黄滔,自小还是接受良好的教育。
黄滔祠,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当年,东里黄氏族人为了纪念东里黄氏始祖黄滔,创建了祠堂的正厅“思敬堂”。到明朝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黄氏族人又在原祠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厅“敦叙堂”、大门马台和东直房。
黄韬祠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年免费开放,每天8:00——17:00可以进去参观,我先后来此两次,第一次因为错过时间没能进去参观,便在祠堂外面转了一圈。
祠堂大门匾额“黄氏大宗祠”,相传是苏州“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对联由林祖韩先生撰写,上联: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论功,闽海一时称乐土;下联:延福世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对黄韬一生做了精要概述,大门的两个文官装扮护尉寓意加官进爵。
离祠堂不远处有一面石墙,上面石刻满盈,也记载了黄氏一门旧时的荣耀。
第二次来黄滔祠,就是前几个礼拜一个阴天,我兴致勃勃的出门,到了黄滔祠,天空开始黑压压一片,顷刻暴雨滂沱,我庆幸自己能在祠堂避雨,也正好慢着性子参观下这个祠堂。
黄滔祠坐北朝南,面积780平米。
正厅“思敬堂”,正中间立有黄韬石像一座。
两旁墙上挂满了黄氏历代的先贤
一旁的墙角刻着莆阳东里黄氏世代排行
正堂对面的下厅“敦叙堂”,里面设置了好几张麻将桌,一群村民正在打麻将消遣。
下堂正中间挂着黄韬像
黄韬祠入门处存有明初名人李时勉《品树连阴图记》石刻,是思敬堂重要附属文物。
参观完“黄韬祠”,看着雨小些了就离开了,没想到刚走出几百米还没出东里巷,又是一场暴雨,前阵子东里巷在修改地下管道,原本好好的一条水泥路边被挖开了,暴雨下了一会,这条路就淹了,暴雨中我看到一位大爷小心翼翼的趟积水,为路口的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孙女)送伞。我站在路边一户人家屋檐下,眼看着我脚下的石阶都淹了一节,再这么下去这积水就要淹人家里了。一位居民看着门口的积水无奈的抱怨着,下个雨,连家门都出不去了。好在,这段路目前已经修好了,又恢复了以往的水泥路面。
除了东里巷的黄韬祠外,在梅园路莆田哲理中学门口处有个黄韬公园,满满的书香气息,这里也是黄韬墓的所在地,已列入莆田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韬是唐末五代时期闽中人才的杰出代表之一,希望学子们继往开来谱写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