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光下的憂傷べ 于 2018-5-20 09:30 编辑
据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
国家文旅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目的是保护重要知识和技艺的传承骨干,鼓励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带动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水平。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后,国家文旅部将与有关省(区、市)文化厅(局)一起,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支持力度,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情况考评和动态管理机制,营造良好传承环境,推动传承实践活跃开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在当代社会焕发新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前,国务院已公布了4批1372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包含3154个子项。
福建34人入选
这些传承人的非遗项目你了解多少? 莆仙戏

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据统计,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1952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戏 。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镇勋男,1937年出生莆田城厢,国家二级导演,11岁起跟随莆仙戏陈天良、陈金标、吴钱铿等名师学艺。曾在传统剧目《同亭避雨》、《张协状元》、《白蛇传》、《秦香莲》等剧中扮演主角,美誉广流莆仙两县,人称“莆田的梅兰芳”。1963年开始,拜莆仙戏黄文狄为师,全面学习莆仙戏传统科介。1964年,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回莆后开始从事导演艺术工作。曾执导莆仙戏《状元与乞丐》、《秋风辞》、《风雪潼关》、《涨潮》、《贾仁得金》、《刘贺登基》、《江上行》、《杀贡鹤》、《叶李娘》等剧目参加国家级调演,屡获佳绩。吴导演仍不忘将老一辈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先后培养了黄美云、吴丽卿、黄艳艳等几十位活跃在莆仙戏艺坛的优秀演员和林金标等新生代的导演,让莆仙戏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2011年起,被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聘为艺术顾问。 吴镇勋从小学艺,师承有序,谱系清楚,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曾在多部莆仙戏传统剧目中扮演主角,在观众中有广泛影响。后来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深造,毕业后从事导演工作。曾执导多部莆仙戏经典剧目,参加省级和全国戏曲调演,多次获奖,得到观众和同行一致赞誉。在从事舞台艺术的同时,积极参加莆仙戏的传承工作,先后培养了几十位活跃在莆仙戏艺坛的优秀演员和导演,对莆仙戏艺术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家具制作技艺(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
仙游“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在唐、宋时期就颇负盛名。到了明代,“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已经具备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整体艺术风格。到了清代则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
黄福华 男,1968年出生于福建仙游,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十二届福建省省人大代表,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熟练掌握古典家具制作设计、雕刻、榫卯连结、磨光髹漆核心技艺,以祖传古典家具制作“拉花”雕刻技法称绝,又能系统传承应用、因材施艺,行刀运凿洗练洒脱,清晰流畅,其作品精致独特、技艺娴熟,形成了“制式独特、连结巧妙、雕镂细腻、意韵深厚”的艺术风格,多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赛事金奖,发表多篇论文,是全面继承发扬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的领军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