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媇媇萧峰 于 2016-12-11 12:01 编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11月30日下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举国欢庆
据传言为了庆祝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莆田决定从2017年开始每个节气都要放三天假
等等,容楼主找一下表情包
表示楼主此时此刻的心情
▼▼▼▼
哈哈哈~~~
光想着放假,天天都是假期
人生都没有追求了,有没有?
连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光也想沾
真是丧心病狂
呐,二十四节气呢
是祖先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对一年中时令变化规律的总结
从小背到大的二十四节气顺口溜
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非遗了
感觉超厉害的,是不是?
先来重温一下这首节气之歌怎么背的吧,预备起~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瞬间感觉自己回到小学课堂了有没有?跟小伙伴们在课堂上一起背诵这首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哎,只恨时光匆匆啊,咱们都老了...
除了这二十四节气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咱们大莆田有哪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今天,楼主就跟亲们科普一下大莆田的非物文化遗产
莆田首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莆仙戏 ▼▼▼▼ 莆仙戏是我国地方戏曲的古老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至今仍保留着5000多个传统剧目,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80多个。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综合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演员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 莆田首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湄洲妈祖祭典 ▼▼▼▼
妈祖姓林名默,北宋建隆元年生于莆田湄洲岛,雍熙四年因救助海难逝世。人们感念她生前行善济世,在她死后不久,自发在湄洲岛上立祠祭祀,始称“妈祖”,尊为护航女神。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之日举行,行祭地点设在湄洲祖庙广场和新殿天后广场,祭典全程约需45分钟。妈祖文化对世界华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妈祖文化经过千年岁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沟通世界各地的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 莆田首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黄石惠洋十音
▼▼▼▼
莆田十音古称“十番”,是一个独特的民间艺术,极具乡土韵味,被誉为“南曲活化石”,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黄石镇惠洋是十音的发源地,十音器乐演奏最为经典,经历代沿袭传承,仍保留了传统的古老器乐和曲牌,至今沿袭古曲调音符“合、四、就、乙、上、尺、工、还、六、五”等九个音符,在演奏时,弓法齐整,音色甜美,韵律明快,既有江南丝竹之音乐艺术风格,又有北方粗犷的音乐特征。
莆田第二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黄石九鲤灯舞
▼▼▼▼
《九鲤舞》流传于莆田市黄石镇一带,原是一种带有祈福驱邪色彩的民俗表演活动,而后逐渐演变,至今成为寓意吉祥的节日欢庆舞蹈。《九鲤舞》以九种精致的鱼灯为道具作舞而得名。所谓九鲤,并非九条鲤鱼,而是一蛟八鱼九种水族:蛟、鳌、鳜、鲈、鳍、鲤,花鱼、金鱼。舞蹈表现“鲤鱼跳龙门”的民间传说。九鱼之中,以蛟为首,象征吉祥。按当地习俗,逢龙年时才于元宵节舞一次《九鲤舞》。即每隔十二年才举行一次活动。但如发生严重灾情或瘟疫时,也可破例举行。此时活动的目的在于求雨、驱邪、祈求丰收等。
莆田第二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枫亭元宵游灯习俗
▼▼▼▼
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至明代,灯事更是盛况空前,传承至今已900多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由集镇区的下桥、下街、兰友、学士社区及下街北门自然村依次进行,参与人员达4000多人。装饰精美的头牌主匾由仗仪队簇拥而行;车鼓队、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穿插在各式各样的游灯方队之中;灯架队阵容壮观;蜈蚣灯、松树灯、宝伞灯、水族灯、莲花灯、花篮灯、蝴蝶灯、鸽子灯、蜻蜓灯、凤凰灯、菜头灯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百戏彩架灯”融入了戏剧、灯艺和杂技艺术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古朴典雅的棕轿舞、皂隶舞、童身舞也是民俗文化一绝;舞龙舞狮让元宵游灯锦上添花。 莆田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莆田木雕 ▼▼▼▼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唐初,寺庙的建筑装饰、佛像、经书等已有雕刻工艺雏形;宋末元初,莆仙所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相当精妙生动;明代,莆田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等。至今在莆田本土、台湾、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目前,莆田共有木雕企业2600多家,总产值50多亿元。 莆田第四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涵江莆仙十音八乐
▼▼▼▼
区别于黄石惠洋十音,莆仙十音八乐既是莆田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民间说唱曲种,又是器乐演奏的乐种。十音”又称“十番”,是一种器乐、声乐和表演的综合艺术,用十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分为“文十音”与“武十音”两种。“八乐”是一种较古老的民间俗乐。“八乐”是以“十音”为基础,加进唢呐和锣、鼓、钹等打击乐,但不用云锣,其中有掌鼓一人,大小钹各一人,大小锣各一人,大吹二人,除了打击乐器外,另配有八人组成的管弦乐器伴奏队,故称“八乐”。 莆田第四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莆田玉雕
▼▼▼▼
莆田玉雕艺术萌芽于清朝末年,上个世纪后期,莆田艺人通过不断的摸索,借鉴“精微透雕”的木雕雕刻手法和技巧,传承莆田石雕圆雕、透雕的技艺,将莆仙雕刻艺术用于玉石加工,精心制作,创作出构思巧妙、匠心独具的玉器产品,一些优秀作品被评为“天工奖”。之后艺人纷纷前往“中国玉器之乡”广东四会发展,形成了四会玉器莆田一条街,年产值达数十亿元,产销量占当地同行业的60%左右。
莆田第四批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
▼▼▼▼
仙作,泛指"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仙游,制作的古典工艺家具,是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延续和创新。 “仙作”古典工艺家具主要特点:一是款式典雅,二是结构严谨,三是用料考究。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专业化程度高,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群。2013年5月份,仙游荣获为“仙作红木家具产业基地”的殊荣,成为中国主要家具流派及产地之一。仙游“仙作”工艺家具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区域品牌,在中国木雕家具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并以其独特的地方风格,与“苏作”、“京作”、“广作”并称为全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