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房网
  • 二手房
  • 新房
  • 导航
  • 登录
查看: 28355 | 回复: 19

[市民讨论] 建议把莆田三中改为市直学校,改名为莆田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由莆田学院管理。。

  [复制链接]

9

主题

144

帖子

4395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11
发表于 2016-7-12 22:5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日,仙游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改名为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联想到莆田市区的公立初中校都不怎么样。建议把莆田三中改为市直学校,改名为莆田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其实,莆田三中与莆田学院还是有一点点胡扯的渊源的。比如莆田三中办学地点本来就是莆田学院前身的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的旧址,且与莆田学院相邻,莆田三中大门与莆田学院行政人员办公的那栋楼面对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莆币 +1 收起 理由
莆仙小翁 + 10 + 1 能靠脸蛋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_^)/*

查看全部评分

莆仙牛评

暗香微度 发表于3楼  查看完整内容

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我真搞不懂撸主的初衷是什么?莆田学院附中好得也要收个好的学校,不可能收个烂泥都扶不上墙的学校,他们还不如自己弄个学校比如想市进修学院附小,对师资入口要求很高,过不了几年就可盖过市实小,以前有传说莆田要什大学,必须有个附中,附小附幼,大家就说附中用三中附小用市二小附幼自己灿,撸主还当真。 ...

20

主题

1655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莆币
36
发表于 2016-7-13 05:3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我真搞不懂撸主的初衷是什么?莆田学院附中好得也要收个好的学校,不可能收个烂泥都扶不上墙的学校,他们还不如自己弄个学校比如想市进修学院附小,对师资入口要求很高,过不了几年就可盖过市实小,以前有传说莆田要什大学,必须有个附中,附小附幼,大家就说附中用三中附小用市二小附幼自己灿,撸主还当真。 ...

144

主题

1450

帖子

7295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72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终身荣誉奖

发表于 2016-7-12 23: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搞不懂的是,楼主到底有多大年纪?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的前身是个什么样的学校,校名叫什么?

165

主题

5472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莆币
16

金牌会员奖

发表于 2016-7-13 07:4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3中高考后直升隔壁的学院。楼主这样可以了吧。

6

主题

1829

帖子

26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52
发表于 2016-7-13 08:0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莆田学院是省直

193

主题

1567

帖子

6680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38
发表于 2016-7-13 08: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白烂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

9

主题

615

帖子

362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0
发表于 2016-7-13 09:2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暗香微度 发表于 2016-7-13 05:39
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我真搞不懂撸主的初衷是什么?莆田学院附中好得也要收个好的学校,不可能收个烂泥 ...

楼主太高看市进修学院附属小学了,去年刚创办还想超过市实验小学,二小都能秒杀你

点评

暗香微度 你就不懂,实小这几年没落了!都快变成荔城区实小,你的观念还停留在N年前。  发表于 2016-7-13 16:34

1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莆币
235

论坛活跃奖论坛建言奖

发表于 2016-7-13 14: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历史

福建莆田第三中学本来位于莆田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2008年迁址莆田城厢区。莆田三中,莆田第三中学,福建莆田第三中学。2004年7月, 成立了莆田五中分校,2008年,莆田五中分校设立为完中,并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1953年3月,县政府定名莆田第三中学。1959年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创建。1969年乡镇公社革委会把莆田三中改称新县中学,并呈报县革委会开设高中班,改学制三、三制为二、二制。 1977年恢复莆三中校名。1986年莆三中为山区重点唯一的完全中学。 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和莆田三中该校的部分在新县合并成为莆田新县中学。 莆田三中分别发展为莆田三中和莆田新县中学。

折叠清末民国前期

涵江区 乡人陈国清(清举人)、陈捷标(清举人)、陈圣经(清秀才)等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发起创办 广山两等小学堂(涵江区),利用步云书院和一座民房,修建为校舍。公推陈国清任堂长。余祖颐(号肃期清秀才)任监督,胡汶霖(号雨苍清秀才)任舍监。辛亥革命后,后经县府派员视察,选符合条件,才于1921年把广山两等小学堂改为莆田公立广山模范小学校。 拨款修建校舍,学制由八年改为六年,委派胡汶霖(雨苍)任校长,教员有陈翼卿(福建法政学校毕业)、黄万年(福建法政学校毕业)等。 1921年至1928年间,军阀割据,萑苻满地,社会动荡不安,学校濒于停办, 后由陈捷标(清举人)组织民团,保卫家乡,学校才得勉强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到了1929年9月,莆田县教育局批准把公立广山模范小学改为县立广山小学校。1931年至1932年,两届毕业生参加全县会考,成绩列入乙等第一名。1929年涵江大暴动,校友陈天章(莆田县农村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党支部书记)、蔡文焕发动学生、发动工农,游行示威,张贴革命标语,掀起反霸(反恶霸范少京)高潮。广山小学师生在这次革命斗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折叠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1937年)开始,日本疯狂轰炸沿海地区,莆一中迁往广宫上课。山区一时成为莆田文化中心。莆一中在山区上课的时间虽然不长,山区群众却受了前所未有的熏陶,对学习文化的要求日趋迫切。1941年3月,省教育厅批准设立莆田县私立广山初级中学,招收第一届学生80人,分甲乙两班上课。

折叠新民主革命时期

新民主革命时期,广业是游击区,游击区都设在广宫乡。1949年正月,大洋闽中游击司令部派曾广碧把原设 在新县的大队部迁设在广山中学,配合广宫区部筹粮支前,准备迎接解放,游击队陈蒲川同志指导区书记陈国双、区干陈海瑞、支部陈国珠与学校联系,负责刻印革命传单,发动学生宣传,鼓励参加革命等工作。1949年3月,伪莆田保安队勾结庄边伪警察所,召集伪军,分三路围攻广宫游击区部和游击大队部,游击队主力抵抗不住,暂时撤出广宫乡,广山中学横遭伪军蹂躏,校舍、课桌、教具都被破坏,遭厄之后,学校濒于停顿状态。1949年9月又开始上课,1950年下半年,蒲川同志当莆田县农会主席,仍兼广山中学董事长(至53年3月接办止), 1953年3月,县政府派于运海科长来校办理接办手续,并宣布广山中学改为莆田第三中学。解放后,学生数逐年激增,西天尾、梧塘、萩芦等地的学生都来就学,同时有"49考50"的美誉(一班50人,一个没毕业作为同等学生去投考,结果也被录取),新建、扩建校舍十多座,教学设备也日臻完善,在陈端勇、陈长城校长任内,新增建了"红专楼"一座共8间,平房7间,还有体育室、教师膳厅、礼堂、宿舍等。1959年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创建。

折叠文化革命时期

十年浩劫,教育停办 , 1966年起,莆三中连续三年没招收新生,1967年3月,图书馆、办公楼(即呈报立案的那一大座楼房)横遭火厄,化为灰烬, 1969年乡镇 公社革委会把莆田三中 改称新县中学,并呈报县革委会开设高中班,改学制三、三制为二、二制。 1977年恢复莆三中校名。1979-1980年四联校(莆三中、大洋、庄边、白沙山区四所中学的高二毕业生)集中莆三中进行教学,1981年在党的"调整、改革、巩固、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县地上级领导到校考察,1986年莆三中为山区重点唯一的完全中学。

折叠社会建设时期

莆田第三中学,历史久远,培育了不少革命和科技人才,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谱写辉煌的校史。1957年,时任莆田县委书记赵永福就送儿子赵瑞云到莆三中读书,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972年,教育回潮时,学生数达一千五百多人,与莆田交界的福清、仙游、永泰、福州(莆田籍学生)等地的农民子弟均慕名来校就读。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和莆田三中该校的部分在新县合并成为莆田 新县中学。

莆田三中分别发展为莆田三中和莆田新县中学。 2004年7月, 成立了莆田五中分校,

2008年5月5日,莆田市政府发文同意莆田五中分校设立为完中,并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

20

主题

1655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莆币
36
发表于 2016-7-13 14:2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康雍乾 发表于 2016-7-12 23:25
我搞不懂的是,楼主到底有多大年纪?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的前身是个什么样的学校,校名叫什么?

前身莆田卫校

1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莆币
235

论坛活跃奖论坛建言奖

发表于 2016-7-13 14: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三中在2000年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的生源还很好,招生人数和新县中学差不多,但是后面几年开始慢慢的没落,后来三中的一部分学生并到新县中学,三中开始改变成涵江区中小学生劳动基地,接收招待涵江城区的学生下乡体验生活的地方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