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柔情万种 于 2015-6-16 09:58 编辑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孙晓:莆田是“海丝”的文化起点
当前,我国正在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历史上,海上丝路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渠道,过去研究海上丝路,比较注重其以商贸为核心的物质文化交流,忽视了海丝作为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通道的意义。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晓认为,毫无疑问,研究海丝路上的妈祖,则会引发人们把海丝作为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通道的认识,从而丰富海丝的历史文化内涵,加深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认同与支持。
孙晓说,从妈祖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妈祖信仰文化的传播是海上丝路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有个谚语说,“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个民间谚语,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丝路上的文化对于丝路形成的意义;还有个谚语,“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这个民谚,又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海外华人与妈祖文化的关系。我国南海,是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南海的许多岛屿上都有妈祖庙遗址。妈祖庙的存在,是我们对南海诸岛拥有历史性权利的重要证据。此外,在东亚、东南亚甚至欧洲、非洲与美洲,都可以看到妈祖庙的存在。这些妈祖庙中,有很多是很有特色的,马六甲的青云亭创建于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颇为著名;在越南诸多妈祖庙中,最著名的当是胡志明市的穗城会馆天后庙(阿婆庙),其每年香火费的收入颇为可观,甚至高达上亿元。该会馆1993年被越南文化新闻部确认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迹。
孙晓表示,从妈祖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妈祖文化是海上丝路的文化标志。妈祖文化所倡导的是慈悲济世、护国庇民的精神。这种精神以行善为本,以慈悲为怀,以合作克难为方法,以平安和谐为追求,与丝路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宗教、信仰文化能很好地交融互通,很容易为海丝路上的人们接受。所以,妈祖又被其他国家的人们视作为“海上和平女神”。毫无疑问,在新世纪的海丝路上,妈祖文化将发展成一条精神纽带,一个丝路上各国和平互惠双赢的文化标志,护佑我们去实现“一带一路”宏伟的战略构想。
孙晓认为,妈祖的故乡在莆田,海上丝路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妈祖信仰文化的传播,妈祖文化是海上丝路的文化标志,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说,莆田是我国海上丝路的文化起点。关于丝路的起点,这些年各个城市都在争。其实,要真正确定哪一个城市是海丝的起点都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海丝物质贸易的起点应该是多元的,随着历史时间变化,每一座港口城市的作用也会有所变化,但是莆田作为“海丝”的文化起点是不应该有异议的。因为,自宋以后,海上丝路贸易逐渐兴盛繁荣,港口兴起,妈祖庙也随之建起。元朝政府规定,开船之前,必须先祭拜妈祖,广州、泉州、杭州、福州、天津、漳州、温州等港口城市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乃至扩建妈祖庙,作为官府祭妈祖之用。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海丝文化,源在莆田。”他说,郑和七下西洋,船上供奉的是妈祖。海丝的路上,妈祖是其文化的精神,妈祖是信仰,更是一种文化。莆田学院妈祖文化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妈祖文化研究基地,对助力莆田参与“海丝”申遗有着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