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9-25 22:45 编辑
位于鲤南镇圣泉村的圣泉宫,也称圣泉祖殿,供奉女神法主仙妃。圣泉村亦因许氏仙姑开创圣泉而得名。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这座宫庙,历史悠久,景观优雅,香火旺盛,在仙游是家喻户晓,在闽南与港澳、南洋各地,亦是古今扬名。 据县志云;聖泉宫县南七里,祀法主仙妃。《宋志》曰;唐有法主聖妃,因时苦旱,以铁鞭引地成泉。《舊經》云:秋浅冬枯涸,春回,农事将作,设祭方涌瀑,灌田萬畆,虽遇旱不竭。 许氏仙姑又名圣泉妈、法主仙妃。晚唐许仙姑,浙江金华人。曾學道於黎山老母,法成,云游四方,择地而居。约于唐昭宗乾宁(894-898年)年间,行至鞏桥郑宅,视此处钟灵敏秀,乃向郑家祖妈求赐宅地,郑氏祖妈慨然许之,许仙姑遂结草庐而居,在此造田种粮,垦荒种茶。 由于当时圣泉村水利不兴,村民常年遭受苦旱的困扰,通晓水文地理的许仙姑应邀帮助村民兴修水利,她发现附近溪流苦溪“下雨大水流,雨停无水流” 的奇象,探明苦溪地多沙石结构,雨后水流渗透入地,水必往低的奇象,“若能寻出下游地下泉眼,必可得水。”许仙姑亲率民众用铁鞭托地施法,在珠山桥下、井亭边、庐陂、龙井、碗井等挖出七个泉眼,地泉涌瀑,又开渠筑坝,水到渠成,灌溉七个村万亩良田,万民得益,誉为圣泉,为此,百姓称许仙姑为圣泉妈,与湄洲妈祖和古田陈仙姑并称宋代三女神,特封为三妃尊称。 许仙妃法创水功,故为官民所称赞,而其生前,济世救人诸事迹,广为世人所传颂。 傅曰:法主仙妃,精通医术药方。定居郑宅之后,在厝后山开荒种茶,采集草药,精致药茶。时为济世救人,治病良方。此方世傅不衰。直至清雍正十年八月,乾隆十五年八月,先后发生疫症。患者进祖殿卜问求医,允准用傅统精致药茶加祖殿前井水煮服,药到病除,极为灵验。后梁末,六月初一日,许仙姑仙逝于溪边,此地名曰“倒桥头”。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鞏桥四代祖御史中丞郑良士公,暨长子太保尚书郑元弼公,为念许仙姑创修圣泉水利功绩,舍地捐资,在许仙姑草庐原址上,创建宫殿,奉祀法主仙妃神像。因许仙姑创修圣泉水利有功,宫称为圣泉宫。宋咸淳二年,度宗御赐“法创水功,万世称尊”一副, 明万厉四十年,神宗御赐“水为救民”一 副。 圣泉祖殿主祀法主仙妃(圣泉妈) ,陪祀昭灵大帝(俗称张天师),忠济圣侯(即与许仙姑演法之真人)和临水夫人(又称陈仙姑)等神明。俗定正月初八、初九日驾游赐福,欢庆元宵。四月中旬逢法主仙妃诞辰,设酬保安,一则纪念创泉功绩。一则祈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月初一日纪念法主仙妃羽化日期,人山人海,虔诚朝拜。时有各地信士,仪仗列队,车鼓枪班,供奉法主仙妃神像,到圣泉祖殿謁庙进香。尚有各地华侨、港台同胞专程进宫还愿谢恩,勿忘法雨均沾。 据圣泉宫董事长郑庆新介绍,圣泉宫因法主仙妃“神灵显赫,丹台泽沛,德育扬威,”因此闻名遐迩,各地的分灵宫庙达到600多座,拥有信众100多万,遍布莆田、泉州、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美国等地。
圣泉宫历经千年,几经修葺,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宫坐北朝南,穴号飞蝶。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悬山顶穿斗式结构,由门厅、主殿、左右厢房等组成。宫庭前遗留有仙妃祭法所用“文房四宝”(笔墨砚水池)、石块法器,天然秒成。其中“水池”系后唐古水井,据说患者从井中汲水饮服,有水到病除的奇效,曾有“飞蝶甦命”之誉。还传说井面乃是仙妃刻石取火炼丹的火具,神奇非凡。 宫殿前有1对石柱,镌刻着清代名家撰写的“灵山不远,惠水常流”对联,书法苍劲有力;大门坛上方悬挂有唐御史中丞郑良士题立的“圣泉祖殿”匾额(复制品,南宋理宗淳祐七年正式御赐“圣泉柤殿”芳号);大门边挂有雕花金底黑字的“圣水萦波龙露角,鸣峰对峙凤高翔”联板;上厅有一联:“唐宋显英灵,大展仙机宏德泽,枌榆蒙庇荫,长留圣迹沛甘泉”;此外,有《法雨均沾》《源流普润》《法曜祭川》《生功养正》等古匾;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令行禁止》残碑,以及清代道教神像挂轴16幅、清代銮椅等,堪称文物宝库。 宫右一千米处,即仙妃祭法引泉之地、造井七口、现存井亭边井、庐坡桥下井和大龙井等三井七个泉眼,地泉爆涌,圣水萦波,千年古水利工程,灌溉万亩良田,具有很高的天文地理和历史科学文化价值。 圣泉祖殿系后唐至清古建筑物,亦一名胜地也,名闻国内外。圣泉水利长流不息,引起历代官民关注。解放后,晋江孟、宋地委,莆田地区吕副专员,仙游县委,申书记、杨书记,林县长,先后亲临圣泉村视察水利,实地考察圣泉源流,充分肯定圣泉水利对发展农业作用,因之扩大圣泉祖殿的知名度,1984年仙游县人民政府授予圣泉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