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40 | 回复: 13

[莆田印象] 探访千年圣泉村

[复制链接]

37

主题

177

帖子

2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发表于 2015-6-10 07: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7-31 21:41 编辑

【行政隶属和地理位置及居民】
圣泉村现属莆田市仙游县鲤南镇下行政村,位仙游城南八里多的圣泉盆地,全村面积10平方里。下辖郑宅、王宅、中央三个自然村,分12个村民组。全村560户,人口2468人。

【人文历史和建筑景观】圣泉村是仙游郑氏发源地,也是莆仙、闽南信仰法主仙妃的发源地。
圣泉村为唐建古村,交通十分方便,唐朝古驿道南北贯通村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唐常州别驾郑淑公卜居仙游荷叶山左定居之后,形成巩桥郑宅村,唐王审之入闽,王氏部属随军入闽,其中一支入居巩桥,发展成王宅自然村,另部分杂姓农民入居巩桥,发展成为中央自然村。乡里和睦相处,自然形成巩桥一大村落,名为圣泉村。明清属于孝仁里嘉禾乡,民国时改为圣泉保,解放后恢复为圣泉村。
圣泉村两委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全镇率先利用古宫庙,改为文化宫,设有图书览室、文娱体育活动室、十音八乐队等,业余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村民生活,人人遵纪守法,文明成风。1984年被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圣泉村历史上人才辈出,当时不满千人的小村,出过进士13名,任过五品以上州府大官17名,七品官员和举人14名。其名臣有唐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郑良士,居官廉正,工诗善文,『仙溪志』列为仙遊第一历史名人。公生有十一子。其八个儿子均博学多才,入仕为官,时称“郑家八虎”,其中长子郑元弼官至后梁礼部尚书、判三司,是莆田人中出任六部尚书第一人。无愧文献名帮子孙。
圣泉村至今仍保存着郑淑祠堂与坟墓(县保),唐良士公古墓(县保),还有千年古樟树(县保)和圣泉宫(省保)。

仙游首祀乡贤唐先儒倡学进士常州别驾郑公淑
574e9258d109b3ded6288d6cccbf6c81800a4c1a.jpg
唐常州别驾淑公像赞
肃其威仪端其瞻视佩玉峨冠从容盛世德隆望重学茂才优定居仙邑光振儒流仁历唐朝道尊台馆敷政优优永笃忠歇。
                                                                                                                                   按察使 林坦 拜赞                                            
郑淑(746824)字善叟,行十,遂公长子。生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丙戌正月十一日辰时。代宗广德元年(763)癸卯与从兄郑庄同举明经,次年与庄同擢进士第。德宗建中二年十一月任常州别驾。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四月与从兄露公、庄公退居福州侯官,八月同徙永泰县,旋迁莆田。于南山祖坟侧,构筑书堂,曰“湖山书院”。吟诵诗书,研修儒业,授课讲学,郡人化之,时称“南湖三先生”。贞元十七年(791)二月十五日,郑淑迁居仙游县巩桥荷叶山左定居。又继续传授经史,二十多年,功闻于朝,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诰封为侯。卒于穆宗长庆四年(824)甲辰八月初二日,享年79岁。妣朱氏,寿76岁。合葬巩桥旧居之右飞凤山之麓。碑云:唐常州别驾郑公墓。子一:伾。公乃仙游巩桥郑氏之始祖,其后裔播迁,广东、福州、晋江、石狮、莆田、永春、德化大田等地,是仙游姓氏望族。
b219ebc4b74543a927bf96e91e178a82b901146a.jpg 常州别驾郑公墓古墓碑刻被仙游县博物馆收藏。

郑淑后裔居仙游县,代出賢人,《仙游县志》皆有传,唐则有御史中丞郑良士、郑家八虎,宋则有稽勲员外郎郑仲温(枫亭志)、校书郎郑升、东阳县尉郑可复、大理寺丞郑少连、义勇公郑振、朝奉郎郑勋,元则有孝友郑观、福州府同知郑添祥(枫亭志),明则有孝义公郑恒叔、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郑瑞星等等
d6ca7bcb0a46f21f55933276f6246b600c33ae74.jpg

ca1349540923dd541fd5cb4dd109b3de9c824874.jpg
鞏桥书堂
鞏桥郑氏宗,亦称通德祠,在圣泉村舊居顶厅山坡上。创建于唐代,原为郑淑倡学书堂“通德堂”。据史载,唐德宗贞元元年(785)郑淑与从兄露公、庄公由侯官入永泰,迁莆田,卜居南湖山十二丘祖坟之侧,构筑湖山书堂讲学,闽人化焉,尊为南湖三先生郑庄迁福兴里浔阳(今象溪菜溪村),郑淑迁仙游巩桥荷叶山左(今赖店圣泉村),设馆建堂,倡学教贤,开风教化民之先,创衣冠文物之始,为仙游教育之先声。穆宗长庆四年(824郑淑享年79岁。郑淑谪子广州南海郡尉郑伾,于次年把郑淑书堂“通德堂”扩建为巩桥宗祠,号曰“通德祠”。郑淑五世孙尚書太保郑元弼,首次主修通德祠,初具規模。1180年的历史。20世纪末大规模重修,宗占地面积1641平方米,建筑面积423平方米,主堂宽三间,进深二座左右护厝,中设天井,穿斗抬梁屋架悬山式顶,厅堂挂郑淑三兄弟画像,庄严肃穆。
54fbb2fb43166d2290d179b1462309f79052d275.jpg

024f78f0f736afc3e6aa5340b319ebc4b745127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莆币 +1 收起 理由
莆仙小朱 + 10 + 1 感谢爆料!楼主是最棒的!

查看全部评分

37

主题

177

帖子

2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07: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8-27 08:45 编辑

唐代才子御史中丞郑良士
    郑良士(公元857年—公元931年),原名昌士,字君梦,行十三。唐赐进士常州别驾,淑公之曾孙,光禄太卿执公之子。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应宏辞科,献诗五百授国子四门博士,翌年,又改任朝议郎,太子中书舍人之职,随驾出巡太原、华州等地,同年改授朝散大夫兼卫尉少卿,后荣任广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时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藩镇割据,人民生活极苦,郑良士深感自己政治主张难被采纳,自己满腹才华难以施展,于公元903年,毅然辞官回乡,挑书上仙游木兰溪南鸣峰草堂隐居,寄情山水,搅胜探奇,写下许多名诗。公元915年,闽王王审知赏其才华,授为八闽署、馆、驿巡视官,后升任建州判官、威武军节度使书记,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等职。长兴二年卒,年七十五。王御史伦铭其墓。有《白岩文集》十卷、诗集十卷,《中垒集》五卷今皆失传。《全唐诗》卷726录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34补诗二首。元代著名诗人辛文房(字良史)撰《唐才子传》一书卷十,收入莆阳才子徐寅、郑良士、翁承赞三人。其云:良士,昭宗时,自表献诗五百余篇,敕授补阙而终。以布衣一旦俯拾青紫,易若反掌,浮俗莫不骇羡,难其比也。今有《白岩集》十卷传世。旧言诗,或穷人,或达人。达者,良士是矣。亦命之所为,诗何能与过诗则不揣其本也。郑良士的诗多寄情山水,表现出超尘脱世的思想倾向。诗人生当乱世,身心俱倦,只有家乡的秀美山川能给他以心灵的慰藉。七律《九鲤湖》是其代表作。 其中四首抄录如下:
  《游九鲤湖》
  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岚林霭共溟蒙。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覆石云闲丹灶冷,采芝人去洞门空。
  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乖郑圃风。
  《栖云精舍》
  三邑平分万仞山,峥头禅院瞰寒空。
  喷烟一带香泉白,倚云千株古树红。
  宿客语来岩谷应,真僧游去虎狼同。
  不堪怅望吟诗石,鲜碧苔青桧影中。
  《寄富洋院禅者》
  画破青山路一条,走鞭飞盖去何遥。
  碍天岩树春先冷,锁院溪云昼不销。
  霅上茗芽因客煮,海南沈屑为斋烧。
  谁能学得空门士,冷却心灰守寂寥。
    《题高田院桥亭》
  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
  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
  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
  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b8014a90f603738d04ed6007b31bb051f819ec74.jpg
唐郑良士公古墓(县保)
 南宋《仙溪志》记“唐散骑常侍墓在县五里郑墓头”,即郑良士墓。今仍在,用唐砖砌筑,封土厚达1.5米,由寿龟、云框、内外堂等组成,碑云:唐左散骑常侍郑公神道。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尚书太保郑元弼
据 《仙溪志》、 《资治通鉴》和 《五代史》 有关记载;郑元弼,仙游人。登龙德二年壬午 (922 年) 裴榜进士,起家试校书郎,迁礼部员外郎 。通文时元弼贡方物于晋,康宗遗执政书,辞旨不逊,略曰:闽国一从兴运,久历年华,见北辰之帝座频移,致东海之风帆多阻。又求用敌国礼致书往来。晋高祖大怒,以元弼属吏。狱具,引见,元弼奏曰:王昶蛮裔之君,不知礼义,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陛下方示大信,以来远人,臣将命无状,愿伏鈇锧,以赎昶罪。晋高祖奇之,赐帛遣归。未几,景宗立,元弼官谏议大夫。后晋天福八年 (公元 943 )十二月,南闽国主王曦嫁女,朝臣争相送礼邀宠。事后,王曦查看送礼登记簿,发现有十二名大臣未送礼,于是将他们全部拽倒于朝堂,施以杖刑,以示报复。接着,又因御史中丞刘赞不举弹劾这十二人,令卫士将其拽倒,将杖之,刘赞义不受辱,以头撞地,血流满面,欲自杀以明志。谏议大夫郑元弼进谏:古者不上大夫。中丞仪官百僚,岂宜加之棰楚?景宗正色曰:卿何如魏郑公,乃敢强谏!元弼曰:陛下似唐太宗,臣为魏郑公可矣。景宗喜,乃释赞不笞。王曦这才免了刘赞杖刑。后来,元弼迁礼部尚书、判三司。朱文进弑君自立,元弼抗辞不屈,黜归田里,将奔建州,为文进所杀。元弼虽死犹荣,光照千秋。
        元弼弟元恭,秘書省校書郎;元素,至別駕;元龜,太平興國呂蒙正榜,登進士第,官至司馬;元禮,官至推官;元振,官至員外郎;元瑜,官至秘書郎;元忠,官至正字。郑良士八子俱博讀文典、墳典,文采華艷,仍工九成宮書,時人號曰“鄭家八虎”
    致堂胡氏曰;以区区之闽,无道之曦,犹能为元弼正论而自屈;王安石谈经佐主,乃祖韩非、商鞅之术,曰;“礼不可以庶人为下而不用,刑不可以大夫为上而施。”曾元弼之不若,而世犹尊信之,何哉?”出自《兴化府志》
    《仙游县志》记载;“郑良士子八人皆显贵,时称“郑家八虎”,且为之歌曰:贾彪三虎兮典载,荀氏八龙兮往代。时不同兮人不见,人不见号名空在。荣阳八虎兮成群,车骑冠盖日纷纷”。郑家八虎的那段著名歌谣,《唐才子传》、《十国春秋》、《艺文志》、《九国志》、《闽实录》、《仙溪志》、《枫亭志》都引用了,歌词略有差别,可见郑家当时社会影响之大。歌中说;东汉贾彪兄弟三人以雄杰著称,魏晋时期荀氏八龙指荀淑的8个儿子,在中原世族中最有影响力。歌谣说他们都只见于往代典籍,不如郑家八虎是时人亲眼可见,成群成队,每日里车骑冠盖络绝不断。
隐逸郑仲温
郑仲温,尚书太保元弼孙。恬退,好山水,爱其从祖推官元礼赤湖勝概,亦来居此。元弼、元礼者,父良士,居邑之鞏桥。为梁、陈间開莆来学南湖三先生淑之后。良士凡十一子,皆有官职,而八子最著名,时号郑家八虎,为之歌曰:贾彪三虎兮,典载。荀氏八龙兮,往代。时不同兮人不见,人不见号名空在。荣阳八虎兮今成群,车骑冠盖日纷纷。元弼、元礼,盖八虎之二人也。元礼既从鞏桥遷枫之赤湖,故仲温亦爱其勝,来居之。仲温又于锦屏之坞别築精舍,为读书游息之所。哲宗十年,诏下郡县徵所在隐逸士,仲温应绍乘传至京,陛陈治道称旨,拜稽勲员外郎,辞之。温诏谕就职,留邸一年,致归于锦屏旧舍。築垣墉,署曰:旧游乐。每布衣杖履,拉伴同游,屡徵不起,一时荣者咸以为不及。(枫亭志)
宋忠烈郑勋以身殉职见臣心
    郑勋,仙游郑宅郑良士孙,字景周,嘉泰二年(1202)进士,于博罗(今属广东)知县任上秩满即将调职之时,回戍部队叛反,焚掠惠城(今广东惠州),直抵博罗,邑人惊遁。有人劝他暂避其锋,郑勋曰:“吾去,如为姓何?”于是整束衣冠,端坐厅堂待之。叛军来后,又谕以祸福,劝其休兵息事。叛军不听,用利剑逼迫,郑勋不为所动,骂不绝口,终被杀害。面对凶狠叛军,郑勋本可弃城避锋保命,因不忍置全城百姓安危于不顾,坐以待之,以身殉职,用生命昭示其爱民如子的赤诚之心。
郑勋公殁于王事,闻乞旌之,以劝忠义。赠朝奉郎,官其一子(爵)。邑人为立祠祀焉,灵迹甚著。漕使以闻、赐额惠泽侯入祀乡贤祠。(忠义见通志、郡、县志)
元孝友郑观
郑观仙游郑宅字德望,中丞良士裔。元至正末,从其兄鼎由鞏桥之枫。兄嫂提挈至成立,兄老多病,观事之如父,及兄没,事嫂復如母。家务旁午,悉以身任。或劝观析箸,观愀然曰:我多赖兄嫂有今日,今兄亡嫂老,诸幼孤徲弱,我若辞劳,他日何以见吾兄于地下,因指后庭小荔树示诸子姪曰:待此树成林,听若所为。诸子遵遗训,不敢復言。食指渐繁,家无厚赀,植李百株,岁醃,其子以为蔬,计口分给,恬如也。至明景泰六年,乃构屋分居则厯四世百馀年,荔已垂蔭满庭矣,时人称为浦江义门复见云。(孝义见通志、郡、县、里志)

每年的重阳节圣泉村村民都会举办古老的祭祖仪式,重温祖训,缅怀先祖,让年轻人了解氏族历史,传承先人优良品德
48b3ca8bgx6DoH5fAOjb7&690.jpg
鞏桥郑氏宗祠,通德祠。
48b3ca8bgx6DoH4QdkEf4&690.jpg
鞏桥郑氏宗祠,通德祠。

37

主题

177

帖子

2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07: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泉村千年古樟 枝繁叶茂

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6-10 08:25 编辑

在鲤南镇圣泉村后山,有一株1100多年的省一级保护古樟树,斑驳的树身盘虬卧龙,虽然有些中空,但依然新发枝桠, 生机倍增 (如图)。 相传这是福建三妃之一的法主仙妃亲手植造,往古樟树一侧的路 口向内百米处,就是供奉法主仙妃的圣泉宫祖殿。据当地老人口口相 传,法主仙妃曾拜昆仑仙师,黎山老母学道,能知天文地理,法术高明,在地处小盆地、群山含翠的鞏桥郑宅择地结庐而居,也就是现今的圣泉村。法主仙妃将此地定位涌泉飞蝶圣地,亲手在祖殿东西两侧植造两棵樟树化为飞蝶翅膀。因时代久远,西侧一颗樟树已失存,仅剩东侧这一棵千年古樟生长茂盛,极为喜人可观。吸引着众多游人慕名前来观赏。
144551o23717l763up1zyr.jpg

37

主题

177

帖子

2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07: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泉宫。

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9-25 22:45 编辑

20140430233905.jpg

20140430233918.jpg

7d877545xa3b4629f084d&690.jpg
      位于鲤南镇圣泉村的圣泉宫,也称圣泉祖殿,供奉女神法主仙妃。圣泉村亦因许氏仙姑开创圣泉而得名。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这座宫庙,历史悠久,景观优雅,香火旺盛,在仙游是家喻户晓,在闽南与港澳、南洋各地,亦是古今扬名。
   据县志云;聖泉宫县南七里,祀法主仙妃。宋志》曰;唐有法主聖妃,因时苦旱,以铁鞭引地成泉。《舊經》云:秋浅冬枯涸,春回,将作设祭方涌瀑虽遇旱不竭。
    许氏仙姑又名圣泉妈、法主仙妃。晚唐许仙姑,浙江金华人。曾學道於黎山老母,法成,云游四方,择地而居。约于唐昭宗乾宁(894-898年)年间,行至鞏桥郑宅,视此处钟灵敏秀,乃向郑家祖妈求赐宅地,郑氏祖妈慨然许之,许仙姑遂结草庐而居,在此造田种粮,垦荒种茶。  
由于当时圣泉村水利不兴,村民常年遭受苦旱的困扰,通晓水文地理的许仙姑应邀帮助村民兴修水利,她发现附近溪流苦溪“下雨大水流,雨停无水流” 的奇象,探明苦溪地多沙石结构,雨后水流渗透入地,水必往低的奇象,“若能寻出下游地下泉眼,必可得水。”许仙姑亲率民众用铁鞭托地施法,在珠山桥下、井亭边、庐陂、龙井、碗井等挖出七个泉眼,地泉涌瀑,又开渠筑坝,水到渠成,灌溉七个村万亩良田,万民得益,誉为圣泉,为此,百姓称许仙姑为圣泉妈,与湄洲妈祖和古田陈仙姑并称宋代三女神,特封为三妃尊称。
许仙妃法创水功,故为官民所称赞,而其生前,济世救人诸事迹,广为世人所传颂。
    傅曰:法主仙妃,精通医术。定居郑宅之后,在厝后山开荒种茶,采集草药,精致药茶。时为济世救人,治病良方。此方世傅不衰。直至清雍正十年八月,乾隆十五年八月,先后发生疫症。患者进祖殿卜问求医,允准用傅统精致药茶加祖殿前井水煮服,药到病除,极为灵验。后梁末,六月初一日,许仙姑仙逝于溪边,此地名曰“倒桥头”。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鞏桥四代祖御史中丞郑良士公,暨长子太保尚书郑元弼公,为念许仙姑创修圣泉水利功绩,舍地捐资,在许仙姑草庐原址上,创建宫殿,奉祀法主仙妃神像。因许仙姑创修圣泉水利有功,宫称为圣泉宫。宋咸淳二年,度宗御赐“法创水功,万世称尊”一副, 明万厉四十年,神宗御赐“水为救民”一 副。
      圣泉祖殿主祀法主仙妃(圣泉妈) ,陪祀昭灵大帝(俗称张天师),忠济圣侯(即与许仙姑演法之真人)和临水夫人(又称陈仙姑)等神明。俗定正月初八、初九日驾游赐福,欢庆元宵。四月中旬逢法主仙妃诞辰,设酬保安,一则纪念创泉功绩。一则祈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月初一日纪念法主仙妃羽化日期,人山人海,虔诚朝拜。时有各地信士,仪仗列队,车鼓枪班,供奉法主仙妃神像,到圣泉祖殿謁庙进香。尚有各地华侨、港台同胞专程进宫还愿谢恩,勿忘法雨均沾。
    据圣泉宫董事长郑庆新介绍,圣泉宫因法主仙妃“神灵显赫,丹台泽沛,德育扬威,”因此闻名遐迩,各地的分灵宫庙达到600拥有信众100多万,遍布莆田、泉州、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美国等地。
  圣泉宫历经千年几经修葺,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坐北朝南,穴号飞蝶。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悬山顶穿斗式结构,由门厅、主殿、左右厢房等组成。宫庭前遗留有仙妃祭法所用“文房四宝”(笔墨砚水池)、石块法器,天然秒成。其中“水池”系后唐古水井,据说患者从井中汲水饮服,有水到病除的奇效,曾有“飞蝶甦命”之誉。还传说井面乃是仙妃刻石取火炼丹的火具,神奇非凡。
    宫殿前有1对石柱,镌刻着清代名家撰写的“灵山不远,惠水常流”对联,书法苍劲有力;大门坛上方悬挂有唐御史中丞郑良士题立的“圣泉祖殿”匾额(复制品,南宋理宗淳祐七年正式御赐“圣泉柤殿”芳号);大门边挂有雕花金底黑字的“圣水萦波龙露角,鸣峰对峙凤高翔”联板;上厅有一联:“唐宋显英灵,大展仙机宏德泽,枌榆蒙庇荫,长留圣迹沛甘泉”;此外,有《法雨均沾》《源流普润》《法曜祭川》《生功养正》等古匾;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令行禁止》残碑,以及清代道教神像挂轴16幅、清代銮椅等,堪称文物宝库。
      宫右一千米处,即仙妃祭法引泉之地、造井七口、现存井亭边井、庐坡桥下井和大龙井等三井七个泉眼,地泉爆涌,圣水萦波,千年古水利工程,灌溉万亩良田,具有很高的天文地理和历史科学文化价值。
      圣泉祖殿系后唐至清古建筑物,亦一名胜地也,名闻国内外。圣泉水利长流不息,引起历代官民关注。解放后,晋江孟、宋地委,莆田地区吕副专员,仙游县委,申书记、杨书记,林县长,先后亲临圣泉村视察水利,实地考察圣泉源流,充分肯定圣泉水利对发展农业作用,因之扩大圣泉祖殿的知名度,1984年仙游县人民政府授予圣泉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11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位。

37

主题

177

帖子

2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07: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6-10 08:49 编辑

2015413162757873.jpg
2015413162827961.jpg


2015413162855793.jpg

37

主题

177

帖子

2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07: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6-10 12:56 编辑

7d877545gb791a35d94b9&690.jpg


W020150226584888760766.jpg


W020150226584888765361.jpg
泉州信众到仙游圣泉宫谒祖进香
 

37

主题

177

帖子

2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07: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6-10 12:56 编辑

【物产经济】
仙游郑宅茶”又称郑氏茶。产于仙游县圣泉村郑宅,始植于唐代,宋明清时郑宅茶叶已成为贡品,名闻京都。高宗乾隆皇帝有《御赐郑宅茶赋》。
清乾隆《仙游县志》卷四:“茶有数种,唯郑宅为最。而出于九座山、九鲤湖者亦佳。”又,同治《仙游县志》卷五三:“郑氏茶以别致推重骚坛。烹之,水色仍白,香气四溢,当时古树剩一二株而已。其传送海内者,类取仙产茶,依郑宅所制,然香色犹远胜他处。采摘之烦、制造之功,劳费不少。”民国《福建通志》卷四引《遁斋偶笔》云:“闽中兴化府城外郑氏宅,有茶二株,香美甲天下,虽武夷岩茶不及也。所产无几,邻近有茶十八株,味亦美,合二十株。有司先时使人谨伺之,烘焙如法,藉其数以充贡,间有烘焙不中选者以饷大僚,然亦无几。此外十余里内所产皆冒郑氏,非其真也。
新中国成立后,圣泉村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为;水利强村,甘蔗先进村,还有“水果之乡美称,主要以龙眼为主。近年村民引进玉米良种,广泛种植,销路很广,效益显著。
    随着近年圣泉村划入鲤南工业区,其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向工业化经济转变。
一个新兴的“园中村”正在崛起。

37

主题

177

帖子

2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08: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化大观园 于 2015-6-10 08:31 编辑

140515202101_2820.jpg
圣泉村村部

15

主题

134

帖子

6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莆币
3
发表于 2015-6-10 1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性

12

主题

273

帖子

11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10
发表于 2015-6-10 1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好多值得游玩的村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