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今年你几岁 于 2015-5-24 09:51 编辑
11、订聘礼
订聘,民间俗称定亲,是人生婚嫁的一种重要礼俗。其主要内容包括六礼,即六种礼节: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纳彩,指男方家向女方家提亲;问名,指男方家问女方名字、生辰;纳吉,指男方将女方的名字、八字取回后,按五行、生肖推论是否合配,纳征,是男方核定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是男方择定吉日为结婚佳期,备礼告知女方家,俗称“定日”;迎亲是指男方到女家迎娶新娘。
随着社会进步,六礼之俗渐渐消失,但经简化后的订聘礼在莆田民间依然存在。
12、结婚礼
结婚是人生礼仪中的大礼,莆田的传统婚礼沿袭中原的汉代婚俗,包括拜堂、闹房、合酒等仪式。
拜堂是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为内容,最后是夫妻交拜。拜堂显示出新人对天地、对祖先、对长辈、对夫妻之间的尊敬。
闹房又称闹洞房,有雅俗之分。莆田民间的闹洞房形式以喊赞句、做仪文为主,十分文雅。经全市普查搜集整理,莆田民间的结婚仪文流传下来的几十种,有汉赋体的,有民歌体的,有古诗体的,有宋词体的,表现当地婚俗文化的丰富内容。
13、送嫁礼
送嫁礼是送新娘要出嫁时的相关礼仪,包括新娘上香祭祖、叩拜父母,由父亲盖上头纱,由福高德重的女性长辈持黑伞护新娘上花轿或礼车,新娘父母则要备一碗清水,一碗白米撒在轿脚上或礼车后,代表女儿出嫁如水一样泼出去了,洒白米则是表达女儿日后衣食无忧。
按古礼,新娘上花轿后,要把平时用的扇子扔丢,表示把坏性子扔了,不带到婆家去。上轿之前要唱“哭嫁歌”,表示对父母和乡邻的离别和谢恩之情。
送嫁时,新娘家的父母和亲戚要为新娘准备丰厚的嫁妆。新娘去男方家的路上,一路要燃放鞭炮,新娘到男方家大门时,由男方选一位有福气的长辈人,持一个簸箕盖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娘要跨门槛而入,绝不能脚踩门槛,这是一种禁忌礼俗。
新娘到男方家完成婚礼三天后,才能有新郎陪伴会娘家,这在民间叫“回门礼”,也称“回马礼”。
14、祝寿礼
按莆田民俗,人到了50岁是一定要祝寿的。莆田民间的祝寿礼有四个方面与总不同,其一是男做九,女做十,即男人在49岁那年庆祝五十大寿了,接下来类推,女人则要满五十才祝寿。
15、饯行礼
莆田人自古就有走南闯北,到远方拓展自己的事业,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饯行礼。凡是亲人要出远门去经商、求学、投军、为官,亲朋都要为之举行隆重的饯行礼,预祝亲人旅途顺风顺水,平安抵达目的地。
16、洗尘礼
洗尘礼的含义是指为从远处归回的亲人洗去身上的尘埃,欢迎他平安回到故里,而举行的一种民间礼仪。远方归来的亲人要对亲朋的深情厚意进行答谢,向他们分赠红包、衣服或其他物品,让他们分享在外面奋斗而获得的丰硕成果。
17、上梁礼
过去,莆田民间起厝上梁时,亲朋都要行上梁礼,一是表示祝贺,二是表示资助。上梁一般选择在新房主体落成时进行,事先选一个黄道吉日,时辰按莆俗以海水涨潮之时为最好的时辰,寓意“财如水涨”。上梁时,要请人喊赞句,都是颂唱一些吉祥的话语,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喜庆。
18、过厝礼
俗话说:“莆田人一生三件事,起厝、讨某、修大墓。”莆田人对房子看得很重,所以,在新居乔迁时,礼数也看得很重。搬迁新居时,依例要举行过厝礼,设宴款待亲朋,作为一桩喜事来办。亲朋为祝贺主人乔迁,要备办礼物,其中,灯笼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着添丁进财。
19、探病礼
莆田民俗中的探病礼是人情味很浓的一种礼俗,探病的时间一般有讲究,晚上不宜太晚,影响病人休息,农历初七这一天一般不探病,是受七日祭的讳忌。探病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平日爱好,备办合适的滋补品或水果。
20、邀娱礼
邀娱礼是莆田民间相邀参加村社举办的娱乐活动的一种礼仪,民间俗称“看闹热”。如元宵的游灯活动,乡里的社戏演出,一般都要请亲朋参加共享,以增进和谐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在莆田沿海一带,邀娱礼较为盛行。每当元宵节活动或平时开演莆仙戏,都会邀约亲朋参加这种娱乐,还设宴款待,共叙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