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入莆缘于战乱,至今共有530多个姓,姓陈的最多,有48万人。 全省姓氏按人口数量多少排前五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叶、蔡、谢、曾、许、周、苏、朱、郭、何、徐、江、邱、罗、洪、庄、魏、沈、胡、余、肖、翁、廖、方、卢、高、钟、赖、邓、潘、范、柯、赵、游、戴、兰、雷、孙、施、蒋。 浙江省玉环县有以莆田命名的大莆田村和小莆田村。广东潮汕地区自称“福佬,他们的祖先来自莆田,海南省琼海蔡氏是南宋仙邑主簿出身的阁门纲使蔡成,当时遭奸臣陷害被贬海南后开族,至今后裔已有9万多人。 莆田还有迁居台湾地区的,大部分为因军事渡台,他们迁台时间早,多为从事手工业。台湾屏东县万州、兴全、兴安里是兴化人最早渡台居住地,鹿港还有一条兴化街,他们自称先祖是莆田人。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初施琅平定台湾,也有不少莆仙人落户台湾。当今台湾人口前九大姓氏,也是莆田的前九大姓氏。台湾民间组织“莆仙同乡会”、“兴安会馆”等均是莆仙迁台后裔组织的。
秦汉以后,中原战争不断,闽越地区相对稳定,由于莆田气候宜人,各个朝代都有中原人入境。 西晋永嘉二年八姓入闽,入莆的有陈、林、郑、张、钟等姓。其中林氏居住在今天的城厢区霞林棠坡一带、郑氏居住在莆田南湖。唐总章二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征剿漳、泉“蛮獠”的军事行动,唐末王潮、王审知起义军入闽以及黄巢起义队伍进入福建,随军入闽的有58姓,直接或间接入莆的有王、吴、黄、李、蔡、刘、傅、杨、周、欧、宋、蒋、阮、詹、庄、严、孔、卓、潘、马、茅、池、柳、杨、许、徐、郭、戴、余、凌、汤、韩、高、连、罗、康、廖、赖、金、章、柯、翁等40多姓。其中,黄岸迁涵江、蔡用元居仙游慈孝里蕉溪,为入莆始祖,傅瑞居仙游赖店。两宋中原烽火不断,靖康元年,金兵攻入汴京,中原地区又一次“南度”,此时直接或间接入莆的有孙、纪、薛、温、龚、田、洪、姚、邹、赵、彭、俞、梁、邱、魏、卢、陆、冯、崔、石、伊、蓝、唐等。元朝入莆的有祁、颜、佘、关、范、曾、任、姚、邓、史、岳、武、官、雷、倪。明代亦有不少入莆姓氏,直至清代还有施、汪、童姓入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