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莆田有"城里人","界外人","山里人"之说,也许很久吧.
古代莆田人创造了各种辉煌,饮木兰溪水,踏兴化平原,走到山里,走到沿海.
作为兴化府城附近的区域就是以前莆田县的城厢镇(范围包括如今的凤凰山街道,霞林街道,龙桥街道,拱辰街道,镇海街道)一带的人称为"城里人",城里人是很长一段时间莆田最富裕的群体,他们看不起"山里人","界外人",除了新度,黄石,西天尾,华亭,涵江,江口,梧塘一带人,"山里人'是指常太,以及梧塘过去后进入的几个乡镇(白沙,秋卢,庄边,新县,大洋),而黄石过后的沿海乡镇属于"界外人",一般也叫"沿海人",是比较贫穷的,以前城里人,新度黄石人是不和"沿海人"通婚的,沿海太穷了.以前城里人有个说话,小孩一哭,大人就说送到界外去,小孩子马上不哭了.虽说是传说,但是很形象的说明,沿海当时有多穷.
清康熙为了打台湾,把莆田当时分成两半,截界,造成莆田沿海一带本来就穷的情况下简直雪上加霜,也造成了城里一带人对沿海人的歧视,为什么?一个字穷.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沿海人渐渐成为莆田富裕的代名词,各个乡镇都出过很多老板,很多洋房建起来,沿海人现在在莆田无论政府机关,经济,文化方面上都占有相当大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沿海人口众多,最重要的是沿海人的勤劳,古代莆田勤劳的精神现在在沿海人的上是最突出的.
写这些话的原因是,莆田人还是保持我们古代莆田人勤劳的精神,沿海是莆田现在保持古兴化文化最多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