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鱼之滨 于 2014-4-8 09:28 编辑
《牡丹虽好》 蓦地想起《牡丹亭》,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迷离妙哉,缠绵裴恻,委婉而凄凉,如同《白蛇》。最是令我心疼的,是杜丽娘。这个痴情单纯的女子,只因梦中所遇,得一场云雨欢爱,而相思成疾,痴恋着一个在她梦里出现的男子,为此情根深种,竟然病魂消散,香消玉殒了。 而如今世间,何曾有过这般真心的人儿?纵然身死,神魂亦是痴痴守候,终于等到了和柳梦梅的宿缘。她不惜交付千金之躯,委身柳郎,只盼他能珍惜这份缘,救她还阳。 我记忆犹深,她哀怨地对柳梦梅说道: “妾事已露,恐不能相伴,你我即成夫妻,近日速去开棺,妾若不得复生,必恨君于九泉之下!” 没有过多言辞,只是一句“恨君于九泉之下”便让人心疼怜惜。 女人总是如此的,被自己深爱的人伤害,她不忍心报复,却无力反抗,只能是在心底怨恨着。这种恨不似仇那样凶恶,而是绵绵不断的丝线般,一圈圈缠绕心头,剥也不去。年年岁岁,这股怨恨始终会缠着。 可恨的是,这天下的男人,从来必是要负心的。 他们何尝能明白女人为他们在心上裹着怨恨?他们,怎么会真正懂得去珍惜身边痴心的女子?杜丽娘是幸运的,她的柳郎还是有情意的,而终于救她还阳,使得他们一世眷侣。但如今这世间还有柳梦梅麽?不多了,少之可怜。既然遇不到柳梦梅,那女子就该收起痴情,不必做杜丽娘了!无人能解痴心! ——子鱼
注:《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1]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汤显祖著。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2]。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逶迤而来。
《牡丹亭》配图、剧照赏析:
昆曲版:昆曲绵柔如丝的唱腔,是对这个故事最完美的演绎。
推荐曲目:《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
、
、
国画版:
漫画版:
写真版:
爱情,是一种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