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海快帆 于 2012-7-22 13:33 编辑
多年前,雪津还没被英博收购时,曾因私设小金库,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给当时的雪津和陈志华带来极大困扰,肖国聪(肖大妈食品董事长、时任省人大代表)积极奔走、加上雪津本身的人脉,一场危机终于化解于无形。
后来肖大妈酱油、豆酱等产品销售不佳,市场接受度很差。肖国聪上门请托陈志华,希望将肖大妈产品导入雪津的销售网络,以求生机。陈志华也很“肝胆”,指示营销部门“专案办理”、象征性收取一些所谓“销售网络使用费”,将肖大妈产品引入雪津的“乡镇联销体”,当时的雪津如日中天,于是就出现了乡镇批发商或餐饮店、进多少箱雪津啤酒必须搭配多少肖大妈产品的“联卖”行为。也终于救了肖大妈,目前还能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07年,严国圣的国圣酒庄的“果圣树”枇杷酒推出市场2年后,市场反应冷淡,基本处在滞销状态,有一天俺路过严的工厂,到严的办公室泡茶,闲聊之间,严问俺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枇杷酒扭转局面。俺当时建议他不要到处开花,各个省都去做(也都做不好)。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然后集中资源、人力物力先做出一个“样板市场”。。闲聊了一会,曾国富也来了(曾,原涵江雪津啤酒经销商、因雪津内部股身家暴涨、当时正准备在涵江拿地进入房地产。后来成立宝厦地产,日月潭、帝景蓝湾等就是他开发的)。 同样严国圣也和曾国富谈到枇杷酒的出路问题,曾喝了两杯茶,提出一个建议,他建议严去找陈志华,将枇杷酒导入雪津的销售网络,啤酒+果酒可以做出一个组合。到后来一起去吃饭时,曾还在丰富他这个方案的细节。。饭局结束后,曾先走,在好运酒店的大堂,严问俺这个方案如何,俺说这倒可以尝试,严沉吟不语。 后来严的枇杷酒最终没有和雪津捆绑,不知是因为严“爱面子、讲招牌”的个性,使他未能放下身段去求陈志华,还是雪津不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