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68 | 回复: 0

水煮房价之“六方会谈”

[复制链接]

8

主题

95

帖子

23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莆币
0
发表于 2007-11-13 1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穷人盼跌,富人挺涨,政府求稳
企业闷骚,专家抓狂,媒体乱嚷

       关于朝鲜问题,国际上有个“六方会谈”,说实在六方谈的挺累,矛盾重重,合合分分,想要达成一份共识着实不容易。之所以想把房价跟“六方会谈”联系起来,写下这篇小东西,是因为前两天接收到两个信息,一个信息是:看到黄祖斌律师的博文“中国房价有望下跌一半”;另一个信息是:我的上司李战军老师说前几天在宁波参加一个业界论坛,作为嘉宾的经济学家钟伟表示未来三年中国房价将再翻一倍。

       这两条截然相反、而且比较极端化的观点,让我多多少少有些触动,其它也反映了当前关于房价的火爆争论。可能是我想问题比较中规中矩,或者说“唧唧歪歪”吧,我既不同意黄的观点,又不认同钟的论调。

       黄祖斌也算是我的朋友,他的立场比较倾向于老百姓,也经常能洞察到经济层面和市场层面异常的、扭曲的情况,而我也承认目前中国楼市确呈非理性之态,而且早在2005年,我就曾在中国房地产报上撰文,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空置率三个指标上分析上海房价的偏高情况。

       但实际情况又是非常复杂的,我现在已开始反省。仅拿房价收入比一个指标来说,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确实超出国际常规很多,但有三个情况完全国外不同:一是上海等大城市居民的很多收入统计局无法知道,中国的征信体系太差。二是目前境外和省外人士所购上海住宅面积占总销售面积的20-30%,而且他们大多购买中高档和豪宅,这部分购买力根本没反应“收入”数据中——因为统计局的数据是只是具有上海户籍的居民收入。三是目前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及民间投资渠道过窄也是国外所没有的。其它还有人民币正在升值等诸多特殊因素,在这些因素
综合作用下,其实较高的房价收入比并不意味着房价一定会大跌一半。

       再说钟伟的观点,钟伟可以说是典型的房地产学者,他的观点在众多学院派、根正苗红的经济家和学者中有相当大的代表性,比如另一位当红金融专家巴曙松今年上半年时也曾表示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房价和股价必将上涨;上海著名房地产老教授印坤华也一直认为市场力量将持续推高房价,并反对许多反市场的调控政策;而我的顶头上司,李战军老师,也算是主涨派的一员猛将,频频发生质疑某些地产政策的声音,而且颇有道理——当然他的部分观点我并不苟同,而且时不时向其发出挑战,引发激烈争论——还好,他是生在上海、长在东北的豪爽汉子,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年之内全国房价再翻一倍”,如何放任市场控制整个房价走势,这一论也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可是,想让政府袖手旁观——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近几年房地产调控效果不到位,这已成共识,但假若这几年政府一项政策都没出台,那目前房价又是何种情形?我认为只能比现在高!对于房价,中央的指导思相是求稳,只要涨幅不要太高就OK。

       对于房价,普通百姓觉得高合理合情,中低收入群体天天盼着它跌下来,但是,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毕竟不是由弱势群体主导的,就算网友们天天在论坛中骂街,也基本上难以影响房价走势。至于高收入阶层,房价持续上涨符合他们的利益,这类家庭一般都有二套以上房子,楼市投资、投机客也多源于其中。

       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最得意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们,暴利重现江湖。但鉴于政府调控压力和民愤累积,他们表现得非常低调,数钱数到手抽筋,暗地里早乐得找不北,所以可称之为“闷骚”。

       对于房价问题,最后一个相关方是媒体。围绕房价的广泛争论为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源”和“原材料”,全国不知多少地产记者和编辑混这碗吃,其中笔者就认识很多人。媒体有其特定的企业定位和运营模式,他们为生存和赚钱而忙活,通过炒作新闻吸引读者,进而卖出广告版面。问题的关键在于,房地产业是个信息量很大,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而太多的记者并无多少业内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很多与房价相关媒体报道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误导读者的现象。比如,前段时间,上海某周的住宅成交价格出现明显下跌,立即被部分记者揪住不放,而且这种报道在网上的转载率奇高,但导致房价异动的原因必定是成交结构出现异常情况,而非全市房价出现大幅度的普跌。某某记者居然还拿这事采访我,真让人哭笑不得!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