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56 | 回复: 1

从“超女挨打”看开发商集体挨骂

[复制链接]

13

主题

30

帖子

6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发表于 2007-11-10 16: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笑,说实话,一个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的超女。
据说这个小姑娘因为与湖南广电门口的武警发生口角进而被打。于是引发一场口水大仗,甚至产生了一个新群体“军迷”与唐笑的粉丝“蜜糖”们对抗。

       看完整个网上的报道,其实我挺同情这个可怜的小姑娘的。且不说网上那些角度刁钻、形象丑陋的照片,单是大家或痛骂或嘲笑的口吻,也足以令一个年龄未长、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心理崩溃。更何况是在这个以形象为第一要务的娱乐界。

       就事件本身而言,我特别同意有一种观点:唐笑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试图突破管理规范强闯门岗。而武警无论如何也不应大打出手,欺负手无寸铁的弱小女子。总体来说,整个事件中武警的错误更多一些。国家和人民赋予武警的责任,不是用暴力手段来对付手无寸铁的人民,即使对方有错,也应耐心说服,而不是动之以粗。就连监狱里的罪犯都要求人性化管理,何况是面对堂堂正正的纳税人和公民。就算是唐笑试图突破管理规范无证进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是大非。制止是应该的,但若将之直接击倒在地甚至给上两巴掌,就太过分了。即使是因为唐笑对卫兵有什么过分的言行需要正当防卫,也有卫兵防卫是否过当一说吧!

       我相信,这个武警可能的确会在组织内部受到相应的处置。因为部队不是社会,不会因为大家娱乐化的评论而改变部队管理的标准。查证没错,打人不对。如果这个是非观都没有,部队如何成其为部队?不如做土匪好了。

       但整个超女挨打事件的传播和扩大过程,反映出整个社会不求真理、不求事实真相、只求眼球效应的娱乐化心理。这种心理对于整个国民是种莫大的悲哀。
仿佛《药》里所描绘的场景:“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无非是一群无聊看客,哪里热闹哪里去,再每人加上些唾沫星子……

       在这样的社会舆论环境之下,再来看开发商集体挨骂心态就平和多了。至少,被骂的对象是个虚拟的群体,而不是唐笑这样指名道姓甚至还有照片人像为据。当然潘石屹和任志强除外。他们不幸作为开发商形象代言人被骂了。
从应对方法上来说,开发商似乎也应从唐笑挨打事件中吸取一些经验——公然反抗和辩驳似乎是没有用。在强大的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的人民口水战面前,沉默或许是最好的法宝。必要的情况下,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做法更有效。比如有艺术的道歉或者类似于道歉的声明会起到制止舆论进一步升级的效果。郭德纲面临公关危机的时候,不也是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吗?

至于真相,就永远藏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好了。
无聊看客们不需要真相。骂人以泄愤的低级趣味者不需要真相。以吸引眼球为自娱的少数所谓专家学者不需要真相。
需要真相的人只是那些还有理想、还有追求、还希望为社会做一些工作的人。
不如就让历史去评价吧。
如果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能自豪地指着一片建筑告诉后辈

13

主题

30

帖子

6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16: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富人的地主情节

碧桂园海外圈钱,内地圈地的行为,并不是有什么值得指责的,毕竟只要不违法,合理的获得土地,合理的开发,同样对社会也是无害的。不过,据说碧桂园在国际资本市场很“吃得开”,境外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开发模式相当认可。这一点让人有些担心,担心的是什么?担心的这些做法是不是会让新的限外令被架空。国家好不容易构筑的金融安全防火墙,是否被挖了一个洞门。国外游资会不会通过这些大地主的开辟的方便之门,继续进入我国
   
           至从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地主的统治,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土地的渴求基本上是疯狂的。土地,这个养活了多少代人的最基本资源,成了历代人争夺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之前,不管是富甲天下的商人,还是权倾四海的贵族达官,都想尽力扩充自己的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和地主之间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现在,人们争夺的土地资源归了国家和集体所有了,这些争斗不见了。但是,关于土地使用权问题,也成了人们的焦点。有人说,现代大地主是那些圈地建房的大开发商。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各个城市不断变换地王旗,也有一些地王之王,成了超级大地主。不过,这些地主获得土地不是为了收取粮食了,而是变成了土地吸引资本的招牌,这个时候,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变成了地主和购房者的矛盾。随着新的限外令的出台,外资很难再大摇大摆地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超级地主,通过海外上市,其吸取了大量堵在国门之外的资本,外资取得了不战而进入内地的目的,而大地主取得了大量的急需的资金。
         日前,传出内地“大地主”碧桂园(2007.HK)的胃口似乎越来越大,继股权融资129亿元疯狂储地之后,该公司又将目光投向了债权融资。10月29日,碧桂园公告称,将展开一项优先票据发行融资计划,用来支持新项目建设,及偿还中银香港(2388.HK) 15亿元贷款。而据香港业内的最新消息,碧桂园发行的债券募资额度最高可达117亿元之巨。有人说,该次融资如用于土地储备,最少可以为碧桂园新增3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届时,碧桂园的总土地储备将达8000多万平方米,远远抛离其他同行。
           碧桂园海外圈钱,内地圈地的行为,并不是有什么值得指责的,毕竟只要不违法,合理的获得土地,合理的开发,同样对社会也是无害的。不过,据说碧桂园在国际资本市场很“吃得开”,境外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开发模式相当认可。这一点让人有些担心,担心的是什么?担心的这些做法是不是会让新的限外令被架空。国家好不容易构筑的金融安全防火墙,是否被挖了一个洞门。国外游资会不会通过这些大地主的开辟的方便之门,继续进入我国?这些还不好说。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