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月圆之夜,寄情雅玩之时。泛舟鹭江,把酒赏月,陶醉于“烟笼寒水月笼纱”的诗般意境,真是其乐融融。 每年农历八月,厦门的大街小巷都会响起当啷啷的骰子与瓷碗碰撞的悦耳声来,比之优美的音乐更令人神清气爽。这就是博饼,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相传,中秋“博饼”,是在300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厦门驱荷复台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博饼”便在厦门和台湾传开来,代代相传,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学府里的师生、机构里的同事、远离家乡的游子们,也都会怀带兴奋与喜乐,共聚一堂,以当啷啷的骰子声来牵系彼此的感情以及对远方亲人思念。
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所以,往往在博饼现场等待骰子把状元旋出来的那一刻,大家都合掌祈求屏息以待,及至状元“出炉”,那阵欢声雷动,实在不逊于球迷在球场边沿的欢呼喝彩!尤其是在静静的深夜里,忽然爆开一阵欢呼,听者不禁莞尔,啊!又一个状元诞生了!
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共63块,即: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饼8个,二举饼16个,一秀饼32个。全会大小饼以63块为单位,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则封过延平王,所以只能用六十三之数。这大小六十三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在厦门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现在,“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家电、日用品、食品等等,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 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