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ggc 发表于 2023-3-30 09:32:05

莆田人都不知道的壶公山特色景观

莆田“壶公山”名称并不是真正原名,被篡改近千年的壶公山的真正原名是“笏板山”,笏板山名称在传统文化上极具内涵。该山的山形山貌很像古代朝廷官员上朝时执持的“笏板”。莆田道教圣殿凌云殿之所以选择建在笏板山,就是因为该山山貌也很像道教法器“朝简”(朝简沿袭于笏板)。

下图为壶公山俯视图。山的左侧、右侧几乎就是斜坡面,山顶不是圆顶或尖顶,而是条状顶,很象瓦房的屋脊;两侧斜坡面上小下大,右侧斜坡面直下山麓,斜坡面很象“笏板”,极具“缙笏朝天”意境,有图有真相,俯视图直接证明了壶公山原名就是笏板山。


古代朝廷官员必须执持笏板才能上朝觐见皇帝。即:执持笏板的人就是朝廷当大官的人,而和平年代的封建社会是靠科举取仕,要想当大官必须先会读书,能考状元、进士。于是笏板除了被赋予“朝廷大官”的寓意外,也被赋予“大学霸”的含义,因而“笏板”本身就被赋予“学而优则仕”之意,故看见笏板山或上山祭拜根本不是看见或祭拜本就不存在、瞎编出来的“壶公”,而是看见了“笏板”,“笏板”映入眼帘便能沾到这座貌似“笏板”的名山仙气,或通过道教凌云殿形似笏板的道士“朝简”祭典作法,在玉皇大帝前表心意,玉皇赋予神力就“聪明花会开”,以保佑自己在学业上能脑洞大开、灵感频出,考场里能旗开得胜、高中状元,仕途上能混得风生水起、步步高升。而“壶公”与“朝廷大官”、“大学霸”并没有什么内在逻辑关系。“笏板山”与“壶公山”在方言语音上相似,所以“笏板山”是真正最初本来山名。

zpggc 发表于 2023-6-13 09:07:26

“壶”的含义,一是指古代“悬壶济世”郎中随身携带的葫芦,二指水壶酒壶;壶公山山貌既不像葫芦,也不像酒壶;“壶”与“朝廷大官”、“状元学霸”也没有什么内在逻辑关系,甚至“笏”与“壶”作为职业类别的标识上,近乎是反义字,前者是体制内的高官,后者是体制外的游医或丹药之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人们渴望当体制内的高官,高官的象征就是笏板,而不是葫芦的“壶”!莆田文化界太没文化了!

zpggc 发表于 2023-5-25 11:06:08

由于不知道龟山特色风景及笏板山特色风景,居然把笏板山风景从莆田二十四景剔除,实在是无语啊!

zpggc 发表于 2023-5-25 10:57:00

本文观点为首创观点,推翻之前所有有关壶公山的文章观点。

zpggc 发表于 2023-5-8 09:39:35

莆田的笏板信仰与周易文化的体现

zpggc 发表于 2023-4-12 08:51:12

本帖最后由 zpggc 于 2023-4-12 08:55 编辑

aa

zpggc 发表于 2023-3-30 09:36:48

由于不知壶公山名称的文化渊源,所以错误地在壶公山上矗立起一座巨大的“壶公”石雕像,这严重压抑了笏板山的风水气场;也由于不知道壶公山的山形山貌酷似朝廷的笏板、道教的朝简,不知道道教的“天人感应”理念,所以也就不知道要去壶公山祈求神灵保佑学业进步和仕途顺意的真正原因了。

zpggc 发表于 2023-3-30 09:33:13

本帖最后由 zpggc 于 2023-3-30 09:51 编辑

唐朝妙应禅师谶语曰:“白湖腰欲断,蒲阳朱紫半。水绕笏板山,此时大好看。” 禅师展望溪堰或陂坝若在白湖溪建成后,再引濑溪碧水环绕笏板山流动,百姓一定会生活富裕、文教事业繁荣昌盛。木兰陂建成后,实际形成了“秀水循武曲”风水景观,风水学上说:笏板山相对古谯楼城门朝向(非正南,而是南偏西)或**山门朝向,处武曲吉星位(道教说法)或临官位(风水学说法),喜来水不宜去水,来水则出人秀气,少年得志,辉煌腾达,并能发财。讲究并相信风水的古代社会的一些人认为,蔡京积极参与木兰陂建设就是为了给自己升官发财创造风水景观,所以笏板山是因蔡京被弹劾的政治事件而被政敌借朝廷力量下令强制改为壶公山的,改名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削弱“水绕笏板山”、“执持笏板”或“缙笏朝天”之意象气场,从而进一步削弱蔡京东山再起的气场,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笏板山”与“笏石”、"囊山"遥相呼应的、隐藏着祈望整个莆田人才辈出的、来自大自然的强烈气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莆田人都不知道的壶公山特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