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3:19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2:57 编辑

双茂隆的女主人因为双茂隆的建筑未能保护略有抱怨。我只好说服大厝背后另一家小院子的主人,她很客气请我上楼拍摄,但是视角并不是太好。而院子里小女孩子怯生生而有充满好奇的目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3:35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2:59 编辑

兴茂隆大院里有一公一母两株木棉,树叶几乎落尽,开得正艳的花朵,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甚是好看。犹记得舒婷和巫小茶的木棉诗,还有师大篮球场上的一整排高高的木棉树,体育课时木棉花朵落地的欢愉。院里的伊姆把落地的木棉花扫在一起晒干后泡水喝,她说木棉花对肠胃有绝佳效果。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3:49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3:00 编辑

【有溪有竹有桑麻,隐隐烟村澹澹花。瓦屋几间田几亩,几生修到那人家?】清时袁枚的小诗骤然出现在涵江萝苜田小巷子的一个门框上,屋名【梅庐】。想必屋子主人是个雅致之人,不知道和捐资兴建梅峰寺的李富有何关联。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3:59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3:01 编辑

莆仙有个特殊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社供。就是每年同一个宫庙的人都会聚集一起吃社饭,当地人以此为机会聚餐祭神,你可以带一帮亲戚包桌,也可以随意缴纳20大洋后找个空位坐下。社供一般以每个宫庙为主,各有不同。比如今天开供的就是河这岸的北极殿,而非河对岸的延宁宫。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4:05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3:03 编辑

繁重的工作之外,街拍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复着琐碎平淡,於烟火日子安享一份简朴淡泊;喧嚣中独守一份宁静安然,缓步走在古老的小巷子里,忧喜从容。仿佛在巷子深处,有个模糊却又肯定的声音在召唤:夜寒沙。夜寒沙。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4:12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3:05 编辑

maybe you'll miss me some day, but i'm not there anymore.听着邓紫棋的【A.i.n.y】却莫名地想起陶喆唱过的一首歌〖小镇姑娘〗,我想说,他们是否有种神秘的关联。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4:31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3:06 编辑

姓氏地名在莆田是种有趣的现象,比如涵江顶铺的徐巷和下铺后街的李巷。涵江青年街的李巷,为梅峰寺捐资兴建者李富后代聚居之地,也是典型的红砖大厝,巷子窄而长,在夕阳的余晖下,人与物,光与影,形成一种美好的画面。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4:55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3:08 编辑

因为涵江到处拆迁的缘故,李巷的旧居民对陌生的拍照者戒心颇重,一连被拒好几次,才在一个老员外的许可下登上他家阳台,俯拍整个李巷建筑群,当年有着“小上海”之称的辉煌之地,让人不禁联想起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来。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5:09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3:10 编辑

因为隶属郑姓入莆郑樵支系,所以【夹漈流芳】是我们家族横额楣联的四言句形。其他如黄姓【江夏流芳】, 林姓【九牧流芳】,武姓【太原衍派】,杨姓【弘农世裔】。我想这和汉、南北朝的郡望大族有比较大的关联,比如我们熟悉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分别指的是南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代表人物是王导和我爱的谢安同志。所以李巷老房子挂着【陇西世第】这样的门匾,就不足为奇了。

石瞒芋 发表于 2014-4-15 12:35:15

本帖最后由 石瞒芋 于 2014-4-15 13:16 编辑

林龙江先生的大名在莆阳这块小地方几乎是无人不晓,特别是在东岩山有个他曾经讲学授道的麟山祖祠,其创立的三一教影响深远。去涵江街拍的时候在端明街清德堂玉华殿看见先生的纪念馆,有些惊讶,不过此地应该是林道楠先生子孙聚居之地才对,学识浅陋,无从考究。新开的道路倒是很宽阔,对面正在盖的楼盘应该是双洋蓝宝湾。这个位置是老涵江海岑港原码头旧址,夹带着旧码头文化和小上海情怀,不知楼盘销量几何。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街拍萝苜田】寻找双茂隆,遥远的梦里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