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69 | 回复: 1

捡漏:是奇石收藏界最大的诱惑?还是顽疾?

[复制链接]

2

主题

7

帖子

8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发表于 2017-4-13 15: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捡漏,说俗一点就是捡便宜。一块奇石人家看不懂,而你看懂了,人家没有发现其价值,而你发现了,且以很低的价钱买下来,收入自己囊中,这就是捡漏。捡漏是所有石友梦寐以求的事,看懂人家看不懂的,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是奇石收藏最大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是奇石收藏最具诱惑与魅力之所在。千万别说现在无漏可捡,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不懂,永远就有漏。
1.jpg


2.jpg

捡漏起码说明了几点>>>>

1、说明你成功了!

作为一名藏家,成功的因素有多方面,一要金钱,没有钱,搞收藏万万不能;二要眼光,没有眼光和水平,你即使花一个亿,也可能都交了学费;三要机缘,不少人既有钱又有眼光,他肯定能买到好东西,但他不一定能捡漏,因为他没有机缘,他可能一辈子也碰不上,一辈子也捡不了漏。如果你捡了漏,说明你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而且最重要的是后两个条件。其实,作为一个藏家,一辈子能捡一两次大漏,已经是非常成功非常幸运的了。
3.jpg


4.jpg

2、说明你有眼光、经验和水平

作为一名藏家,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光和水平。能在真赝混杂、凶险万分的奇石市场中,不但不上当受骗,还能识人所不能识,想人所不能想,捡人所不能捡,难能可贵。在捡漏中,你得到了一名藏家最难得的享受。因为捡了漏,同行们都会羡慕你,在人们的赞誉声中,你会体会到作为一名藏家的存在价值以及奇石的收藏价值。
5.jpg

3、说明你挽救了一块奇石

一块奇石,别人没有发现它的真实身份,没有认识它的真正价值,就不会重视它,这块很可能因此而被丢在角落。你慧眼识孤品,把青蛙还原成王子,把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藏家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许多藏家每天在奇石市场瞪着眼睛寻寻觅觅,大多数是在等待着“漏”的出现。但这种机会一般不会有,不是这位藏家没有资金和眼光,而是没有机遇和缘分。冥冥之中或许存在着某种天意,机遇和缘分往往属于那些最痴迷最执着最疯狂的藏家。
6.jpg

下面不妨在这里给大家讲两个捡漏的故事

有一次有对夫妻俩到北海办事看中一张石茶桌,通体黄色,石头里有一只凤凰的图案,很漂亮。主人开价十万元,但要求把车库摆的所有石头都买走,包括茶桌。
7.jpg

十万块买他五六十个石头?卢笙不干,可妻子要买。最后,夫妻俩从北海拉回一车石头,“连运费和搬运费加起来正好十万。当年12月份,永安奇石协会搞奇石展,卢笙给茶桌取名“有凤来仪”,送去参展,得了金奖。“有凤来仪”搬回店里的当天,永安一家担保公司老总找上门来,用十万元买走了茶桌。当初的五六十块石头买来十万,结果现在一块就卖出十万元高价!而担保公司的老总,将这块石头买回去,不过一年时间,不知是否应了‘石来运转’这句话,生意风生水起,近日又有人出38万求购此石,但他不舍割爱!
8.jpg

还有一次,在2010年初,一位老石友去世了,家里其他人不玩石头,于是老石友的家人找到他,希望他把家里的石头都买走。他当时心想,老石友的心血,扔了可惜,于是就同意用3000元买他们的石头。3000元,拉回4车石头。其中有一块石头,外形十分像一只鸽子,卢笙给它取名“和平天使”,被一位陈姓石友看中了。从3000元到8000元,一直追到8万元最终得偿所愿。而不过2年,有藏友追来出价28万元求购!
9.jpg

通过这些故事,藏友们觉得是谁捡了谁的漏呢?

其实在奇石市场中,捡漏的故事很多,不单是买来的,很多石友自己在户外捡石头的时候也可能捡漏,不花一分钱就能得到一个上品!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捡漏。 笔者就知道有一个捡漏失败的例子:有一位石友自进入收藏界,只想着捡漏,以为自己的眼睛很毒,眼光很好,但到最后往往便宜了商家。捡漏都是捡别人不要的,这不仅需要巧合的机缘,还需要扎实的功底,所以收藏还是需脚踏实地,许多石友上当受骗,不是他们没有眼光和水平,而是他们捡漏之心太重,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失察。
10.jpg

捡漏,既是石友们一生中最大的追求,最难能可贵的享受,也是石友们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最需要克服的顽疾。因为捡漏并不是每一个石友都能碰到的运气,因此,如何对待捡漏,如何克服捡漏心理对自己造成的某些障碍,是一个奇石收藏家是否成熟的标志。

奇 石 欣 赏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

图/文:综合网络     (和田玉鉴定  薇信LL911213)

24.gif


专注和田玉——合纵玉界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您关注合纵玉界微信公众平台,和田玉鉴定,玉雕设计交流。

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我们对原作者表示敬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