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35 | 回复: 4

[驴友分享] 2013-06-25 早安莆田:壶公山风光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1134

帖子

8139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52

街拍达人奖

发表于 2013-6-25 09: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4122t5cc5by5w6ty1yzf.jpg
41d8cd981332473485.jpg


壶公山,主峰高达711.5米,因屹立在莆田南北两洋土地上,所以人们多以壶公山和木兰溪为莆田市的代名词,有“壶兰雄邑”之雅称,其中“壶山致雨”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

该山距市区仅11公里,有专车道直达其巅,交通十分方便。山上名胜古迹繁多,俗称“十八院三十六岩”。


  壶公山
其中以凌云殿最为有名。该殿始建于宋仁宗正佑年间,距今八百多年,建筑颇为壮观,庙宇依山而建,周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长松古樟,风景幽雅,凉风习习,实属避暑游览胜地。每逢凌云殿玉皇至尊庆诞之期,除了所在附近民众外,还有福清、惠安、甚至远及新加坡等地数以百计的信徒前来潮拜观光。壶公山脚下,万亩果树成荫,田间蔬菜一片绿油油,木兰溪水如同白绸带在飘荡,登临山顶,莆阳风光尽收眼底,一幅江南水乡秀丽景色,正如宋代朱熹经莆望见壶山所言,“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

壶公山坐落于新度镇之内,距离市区只有十余公里,其交通十分方便。北宋理学家朱熹曾赞美壶山说:“莆道道通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这里所说的“此公”,即是壶公山。相传壶公山原名“胡公山”,是因为汉代有个姓胡的道人隐居山上,后来得道成仙,山因胡公而得名,后人取谐音为“壶公山”。但也有人认为山形为壶,因形得名。壶公山亦是一座宗教名山,其鼎盛时期有18院36岩之胜。现有尚存的有凌云殿、祥云殿、白云寺、名山宫、宝胜寺、香山宫等20余处宗教和民间信仰纪念性建筑。


壶公致雨
“壶公致雨”乃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壶公山由于处在木兰溪下游,鹤立于兴化南北洋平原之上,海拔虽只有七百一十点五米高,却显得格外宏伟高大,壶山兰水自古成为莆田的标志。小时候,夏收农忙季节,大人忙着田间劳动,看晒谷场任务由老人小孩承担,只要一发现壶公山乌云压顶,肯定会“下西北雨”,即下雷阵雨,只要有人叫一声,一呼百应,所有晒谷场立即骚动起来,扫的扫,耙的耙,赶紧把谷子装进麻袋或箩筐,清场一完,往往“西北雨”即噼里啪啦落下来,十分灵验,这大约就是“壶公致雨”的典故了。壶公山底宽上尖,象埃及的金字塔,也象日本的富士山,县志讲象一位执笏的官员站立着,威镇平原之上。朱熹当年路过莆田时,曾叹曰,莆田人才辈出,皆此山作怪也。相传柯潜小时愚,见到壶公山后,忽然“聪明花”开,中了状元。因此,莆田人有句俗语:“看见壶公山,聪明花会开”。


古火人口
壶公山颠峰有火山口遗迹,从城区瞭望酷似日本富士山(也是火山口),约在1.5亿年前,晚侏罗纪燕山运动地质年代,壶山只是露出海面的岛屿,由于火山不断喷发,地壳逐步上升,海水后退,如冰岛也是大西洋中火山喷发形成的。


潮汐泉
壶公山上有温泉,是靠近地下岩浆的泉水,掘地及尺可得,泉与潮汐相呼应,潮涨则满,渐退则涸,堪称奇迹。还有蟹穴,虾洞、仁泉、天池、仙井、濯缨沼、碧汉湾等。


凌云殿
为唐名僧妙应创建于壶山南坡上,初名灵云岩精舍,明嘉靖六年(1527)改称凌云殿,与福源寺联建,面积3468平方米,主殿为重檐歇山造,一排共五座殿宇,梁架柱头雕画细致,前檐下一对盘龙石柱,雕艺精湛,殿后凌云殿为兜率天宫,两旁钟鼓楼,再后为大雄宝殿殿前开三门,拜亭、亭外为大石埕,西边为戏台,东边为山门,整个建筑群依山而造,后面层层而上,周围劲松古樟奇花异草,为游览朝拜胜地,平时游人不断,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五月十六,来自莆田、仙游、福清、惠安等朝拜者超万人,还有新加坡、日本、美国、港澳台等地区的善男信女也来不少。


金炉峰
与凌云殿成一条线,若站在殿正中玉皇至尊案前,向正南望去,金炉峰尖刚好在殿门屋顶正中,峰坡上已建有歇凉亭、栖云亭等三个亭,可北望凌云殿福源寺全貌。


画山宫
在壶公山北侧青垞村,为钱四娘陂建成后被洪水冲垮,一气之下投水身故,尸体漂流至此,散发阵阵幽香,风飘满山皆香,隔数日还有余香,百姓把她尸体埋葬山上,后这座小山被称为香山,环境幽清,环山葱翠、四季常青,为纪念她建陂地功绩,在山上建香山宫,千年来几经兴废,现存香山宫为十多年修建的,规模不大,但颇为壮观、单进、双耳房,飞檐翘角,油漆一新,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停立宫庭,居高临下,放眼北眺,南北洋平原及城涵黄梧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传说

壶公山上建了龙王庙后,不仅凡人百姓登山游览都要前往祭拜,祈求长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即便是东海龙宫中的各色水族,也蠢蠢欲动,向龙王求允去壶公山看看龙王庙,借机游玩观赏壶山的山光水色,品尝仙茶蟠桃,以不枉在水底世界虚度一生。于是就有龟相国的五龟公子向父亲请求去人间一游,并特别言明要去壶公山游览。
龟相国经不住龟儿子的日夜纠缠,就向龙王禀报此事。

东海龙王自从有百姓在壶公山上建造了表彰自己的龙王庙后,心绪一直很好。他虽多次前往观看,回宫后,还夜有所梦,梦见他千年之后,那壶公山龙王庙的香火还不断烟气。因此,宫中呈现一派祥和气氛。对于龟相国的请求,他稍加思索就应允了。这其中,他还感念不久前地动,龟相国把震后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兼之沉稳老练,东海龙宫诸事皆由龟相料理,他方能无忧无虑,常到人间游玩。
龟相国打道回水府对龟儿子一说,龟儿子高兴的直拍手。却说这龟相国有5个龟儿子,这排行第五的儿子生性爱玩好动,龟相国对他也宠爱有加。他对儿子说:此去壶公山虽近,但吾儿初次离开水晶宫,那人世间多有险恶之事,吾儿不可不防,不能由着性子逛荡无度。龟儿子高兴地说:老父不必为儿挂牵,只不过三天功夫,就折回宫中,又不是大哥前年去了南海龙宫作客,那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的。龟相国说:你大哥娶了南海龙王的次女为妻,理应每年都去拜望岳父,你尚未婚娶,老父我能不牵肠挂肚?你要只身前往,为父当然不放心。可你要记住,任何时候你都不能在山上现出原形。
龟公子说声记住了,就变成一个年青小伙,一路寻幽探胜,往壶公山而去。
一日,他到山下一处湖畔,望湖中树影婆娑,碧波荡舟,坐在湖边草地,想起龙宫生活,恍如隔世。此时,那渔翁撒开渔网,伴有渔女歌声,真乃天上人间也!忽然,他望见二条鲤鱼泼刺刺在湖中戏耍,同属一族的他对着鲤鱼高声喊叫:鲤鱼姑娘!

不想这一叫,那二条鲤鱼竟向他游来。他兴高采烈地朝鲤鱼问好并提醒道:当心钻进渔网!
原来这两只鲤鱼乃是百年鱼精姐妹俩。龟公子早就听龟父讲故事时知道了湖河中生长有同类的淡水水族。龟父还说,五百年前,这鲤鱼祖先还同龙宫中的水族结亲呢!鲤鱼姑娘还嫁到东海龙宫,成为东海龙王的贤惠媳妇。只是后来天庭知晓,以咸、淡水族不得通婚为律条,这才断了湖、海往来。
龟公子此时竟忘了律条和龟父的告诫,待鲤鱼靠近湖边时,又喊道:如此良辰美景,你们姐妹俩上岸陪本公子游玩如何?龟公子的话刚落地,那两只鲤鱼霎时就变成两个婷婷少女,朝龟公子行礼。只听妹妹说:姐,湖边不可久留,咱们陪这位公子游壶公山吧!姐姐点点头。

三人行至灵云殿,焚香祭拜时,鲤鱼姐姐见龟公子风度翩翩,不时对龟公子秋波暗送,不想被机灵的妹妹察觉,妹妹就对姐姐说:这三柱香的第三柱,姐姐要祈求上天降个如意郎君陪姐姐左右。说着就深情地望姐姐又望龟公子一眼,此刻龟公子心里思忖:这或许就是凡间所说的一见钟情吧!他看鲤鱼姐姐长得花容月貌,一时也忘形得意起来,竟同她一起跪拜焚香。

他们又来到殿附近的一处小山坡,眺望远处东海,龟公子说:那儿就是我的家,可我真羡慕这人间秀丽美景呀!

也是活该龟公子时运不济,这一天恰逢玉皇大帝同南海观音到莲花台议事,知悉龟公子胆敢与鲤鱼姑娘在人间谈情说爱,龙颜不悦,就命随从取出天镜往灵云殿附近一照,果然看到了龟公子和两个鲤鱼姑娘的原形,勃然大怒曰:有这等违反天庭律条事发生,真乃可恼!也罢,既然东海龙宫的龟相国公子喜欢此处,就让他呆在这儿,不必回龙宫了!说着手一挥,那执天镜的贴身护卫断喝一声,龟公子竟在山坡上显了原形。此时,龟公子回首对鲤鱼姐妹:鲤鱼姑娘,咱们来世再见吧!一缕龟魂脱离龟身飘飘然回东海龙宫去了。那龟身就变成了石头。鲤鱼姐妹噙着泪说:龟公子,你在这里安息吧,我们会常来看你的。说着就依依不舍回到湖中。
龟公子变成龟石后,胡仙子还陪同东海龙王到龟石前看望,东海龙王叹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也!胡仙子却荡然说:让世人到此游览,也不失他的价值呀!
之后,此龟石又成为壶公山的一个新景点,一直延续至今。



白云寺

白云寺,原名白云院,最初叫白重院,坐落在莆田县新度镇下坂村壶公山西侧山坳里,距莆城仅八公里。出南关乘灵川线班车直达下坂车头,顺水泥村道上通渠道顶,再行一公里许,就到寺址,交通方便。据方志记载:“南朝梁、陈之世,佛教已传入莆田。仅仅壶山八面,隋唐之时,便有“十八院三十六岩”之数,“白重院”就是其中之一,创建于隋大业间(605—618年)。壶公山周边群众,盛传“壶山十八洞”,笔者早猜这绝非妖洞,定是寺院无疑。 唐时,白重院风光别致,环境清幽,素以清净庄严著称,深受郡中诗人墨客仰慕。院乃龟山寺开山祖师无了幼年出家的祖寺。佛教《大藏经》里禅宗多部“灯录”刻载:“无了祖师七岁时,其父带他到白重院参加佛诞法会,无了“视之如家”,其父“因而舍家”留在院中,依院主为童子,至十八岁时,披剃出家。童子是住在院中学习法仪,等待剃度的儿童。龟山寺前辈僧众亦有类似传说。四十年后,唐武宗灭佛废寺时被毁。不久,无了祖师相继兴复龟山与灵岩(今广化寺)两座大刹,山下善信敦请无了禅师重建“白重祖寺”,他因年事已高,派遣门下弟子卓锡于斯重建并管理香火。方志记载,石窦祖师卓锡在白云院清修二十多年,曾经作一首偈云: 我本江边一钓翁,无文无字无神通。 有人问我西来意,日向西沉月向东! 后来示寂,茶毗火化,获得碎身舍利一百多粒,“晶莹如绿玉”。其高足弟子超证字禅源,道行清高,驰名遐迩,住在此院亦二十年不下山。一日,遍访山下夙善旧友,回山之后三日便就安详示寂。龟山前辈僧徒却相传,宋初有游方僧人,应壶公山麓檀信请求,重建白云院。由于主持重建的僧人,不是龟山法系,因而改名“白云院”。也许传闻属实。北宋绍熙志载:“白云院建于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1]




古今游记诗文采撷

(一)
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仿佛尝闻乐,岧峣半插天。山寒彻三伏,松偃出千年。樵牧时迷所,仓箱岁叠川。严祠风雨管,怪木薜萝缠。青草方中药,苍苔石里钱。琼津流乳窦,春色驻芝田。乌兔中时近,龙蛇蛰处膻。嘉名光列土,秀气产群贤。瀑锁瑶台路,溪升钓浦船。鳌头擎恐没,地轴压应旋。蠲疾寒甘露,藏珍起瑞烟。画工飞梦寐,诗客寄林泉。掘地多云母,缘霜欠木绵。井通鳅吐脉,僧隔虎栖禅。危磴千寻拔,奇花四季鲜。鹤归悬圃少,凤下碧梧偏。桃易炎凉熟,茶推醉醒煎。村家蒙枣栗,俗骨爽猿蝉。谷语升乔鸟,陂开共蒂莲。落枫丹叶舞,新蕨紫芽拳。翠竹雕羌笛,悬藤煮蜀笺。白云长掩映,流水别潺湲。作赋前儒阙,冲虚南国先。省郎求牧看,野老葺斋眠。寺立兴衰创,碑须一二镌。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
——(唐)黄滔
(二)
井邑斜连北,蓬瀛直倚东。
秋高岩溜白,月出海波红。
——(唐)翁承赞
(三)
方壶久伏海中洲,涌出高山不计秋。
峰上今犹豪带石,穴中时有蟹寻湫。
云飞岩岫来龙聚,风送潮音来虎丘。
景物无穷供眼界,一钩新月促归舟。
——(宋)柯应东
(四)
灵丘插筑自唐时,胜迹传来有五奇。
石壁峰头去漠漠,碧溪湾下水漪漪。
古盘陀石人稀到,妙法泉流世罕知。
更有可人清兴味,夜深月映濯缨池。
——(宋)卢琦
( 五)
昔人方此遇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
斫木人多山渐疲,结庵僧去石谁眠?
鸟啼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林想元烟。
独有老僧无俗事,一龛长占白云边。
——(宋)刘克庄


QQ截图20130625093820.jpg

QQ截图20130625093928.jpg

149

主题

927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莆币
265

街拍达人奖

发表于 2013-6-25 09: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更新了 顶你一个 keep on啊 楼主

365

主题

10万

帖子

15万

积分

一等元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莆币
109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街拍达人奖论坛建言奖

发表于 2013-6-25 11: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貌似壮观

62

主题

1713

帖子

6598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39
发表于 2013-6-25 11: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楼主

616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一等元勋

I莆田 I旅行 I拍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莆币
314

原创先锋奖论坛活跃奖

发表于 2013-6-26 16: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