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9844 | 回复: 20

[网友爆料] 这个莆田男人连续58年做这事,躲在山里谁也不知道…

  [复制链接]

4419

主题

5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莆币
0
发表于 2019-11-9 11: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爱吃糖又怕被父母发现,总会拿一根筷子偷偷蘸着蜂蜜吃。每次看到养蜂人站在飞舞的蜂群中开箱取蜜,心里都相当的佩服,谁都知道蜜蜂尾巴后的毒针蜇起人来又疼又痒,还能肿上好多天,但他们整日与平常人避之不及的蜜蜂为伍,提起一笼蜜蜂还面不改色。不论被蜇多少次都没有退缩过,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现在才有蜂蜜吃。
主图.jpg

林文静是涵江区庄边镇松岭村人,出生在1946年,养蜂已经有58年了。
取蜜全程


50年代,村里还是大队生产,当时所有的人都要一起劳作,但如果家里蜜蜂分群需要忙的话,是可以不用去大队干活的。那时候村里200多户人家几乎都有养蜂,因为养蜂不仅可以当作副业,有额外收入。

山里一年四季都有蜜源,春有龙眼、荔枝开花;夏有各类野花盛开;秋天时,村里那棵百年桂花树香飘十里;冬天枇杷花、鸭脚木吐出花蕊。还有就是中华蜜蜂一点也不矫情,会根据蜜源的情况繁殖,基本上不用怎么饲养。
1.jpg
松岭村

在村里的耳濡目染下,林文静也萌发了养蜂的心思,常年的观察,他对养蜂也有了一知半解。春天正是蜜蜂分群的季节,刚忙完农活准备回家小憩的林文静,路过村里的大树时,他突然听到头顶传来嗡嗡声,一团由蜜蜂团成的“球”赫然出现在眼前,刚分家的蜂王和工蜂们附着在树上,还没有属于自己巢穴,这正是收蜂的好时机!

林文静有一个从清朝传下来的收蜂笼,长的像一个笠帽,穿过笠帽上方的小孔将它高高悬起,蜜蜂就会自己飞到里面去,等到蜂王爬进去的时候,蜜蜂们会自发涌向收蜂笼,到了晚上,林文静就用一个布袋将笠帽包住,带回家放到备好的蜂箱之中。
13.jpg
收蜂笼

这个方法,和公元1313年,元朝王桢的《农书》中描述了收捕分蜂群的情况完全一致,皆是:“以杆高悬,笠帽召之,三面撒水扬尘阻其出路蜂自避人笠中,收之,渐时歇定,将笠装于布袋悬空处,至晚移停桶内”。“笠帽”为当时的收蜂笼;“桶”极为当时的人工蜂巢。

这一箱蜜蜂成了林文静额外的经济来源。又过了几年,林文静有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村里的大队也解散了,正是他急需收入的时候。当时他的蜜蜂也已经繁殖了好多箱,全靠每年卖蜂蜜解决经济危机。但这还不够,蜂蜜是季节性的收成,平常孩子上学,一家四口日常的生活费全是钱!
于是,林文静晚上在家饲养蜜蜂,观察蜜蜂的健康情况,晴天就和村里人一起栽种枇杷,雨天就在家破竹编竹篮、竹筐卖钱。他的爱人也在家做点农活,白天林文静不在,她就自己驱赶前来吃蜜蜂的虎头蜂。
10.jpg

夫妻俩就这样忙活了20多年,蜜蜂也繁殖到100多箱的规模。大女儿出嫁了,小儿子也有了自己的事业,经济终于没有再那么紧张过。40多岁的林文静也放下了果树、竹编,在家专职养蜂。这时候就不再是放任蜜蜂自生自灭了,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春天蜜蜂繁殖时,需要用白砂糖拌花粉饲养,这样蜜蜂就不会因为食物短缺,减少繁殖量,年产量才会增加。

但也不能总是饲养。松岭村藏在群山峻岭之间,那时候没有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出去一趟就只能走山间小道。在这样的条件下,林文静每年春天都会雇马车将几十箱蜜蜂运到西天尾蜂场去赶花期,这里荔枝和龙眼树极多,不仅不会影响蜜蜂采蜜,也不会因为不饲养导致蜜蜂减少繁殖。
19.jpg

马车从松岭村到西天尾需要走2个小时,前十几年通了水泥路,换了大车,去西天尾也还是要走1.5个小时才能到。林文静一去蜂场就是40多天,吃住都在蜂场。等到龙眼和荔枝花凋谢殆尽,他和其他蜂农们现场开箱摇蜜,蜂蜜当场出售,没有卖完的,就委托在蜂场帮忙卖了再将蜜蜂们运回村里。

这样养蜜蜂,能保证每年夏天产200斤蜂蜜,冬天产1000斤蜂蜜,一年下来,也能赚到近5万元钱。

于蜜蜂为伍几十年,他虽然经验丰富,但还是被蜇过无数次。林文静说:“被蛰的有免疫力了,现在被蛰,也就当时疼那么一下,不会肿也不会痒。”
17.jpg

而且在他看来,被蜜蜂蜇还是有好处的。他说:“现在75岁了,既没有风湿病,也没有关节炎,都是被蜜蜂蜇出来的。”还有就是有种叫虎头蜂的蜂种能单挑一整个蜂群,它是吃蜜蜂的,在林文静眼中就是大敌!75岁的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到虎头蜂所在,拿拍拍它时也相当敏捷,完全看不出来是年纪大的老人……
12.jpg

每年都是统一时间取蜂蜜的。在外人眼里避之不及的场景,在林文静那里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他深深了解蜜蜂的习性,知道怎么样减少被蜇的情况,打开蜂箱站在飞舞的蜂群中,没有半点慌乱。

林文静的蜂箱都是活框,取蜜时需要用手将的蜂脾小心翼翼的向边上移动一点,腾出宽一点的蜂路,方便提出蜜脾。之后将蜜脾提出一半时,手要轻轻抖动,将附在上方蜜蜂抖掉,这个动作千万要镇定,手要稳,不可碰撞到蜂箱,万一吓到一整箱的蜜蜂就不是小事情了。
8.jpg

蜜脾提出来后再用蜂扫将上面的零星蜜蜂扫干净,就可以到屋里摇蜜了。
22.jpg

先是用起刮刀将蜜脾上的蜡盖刮去,这样蜂蜜才会流出来。
33.jpg

再把蜜脾安放在摇蜜机的框架上,每次要放两个蜂脾,平衡摇蜜机才可以开始摇蜜。盖好盖子后,林文静快速的摇动摇蜜上的摇把,利用离心力将蜂蜜甩出,流到摇蜜机的桶中。
18.jpg

之后用铁丝将滤布固定在干净的桶上,将桶里的蜂蜜倒上滤布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还有些细小的蜂蜡、蜂胎、没能及时飞出去的蜜蜂和蜂蜜混合在一起,不过滤一下总觉得怕怕的。
11.jpg
IMG_20191101_134947.jpg

本以为蜂蜜高昂的售价会吸引非常多的人去养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是养蜂是一件非常看技术的职业,行内有句话叫“有技术是蜂养人,没技术是人养蜂”。不少人空有收蜂的本事,却没有留蜂的技术,渐渐的,养蜂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二是专业养蜂需要一年四季在外风餐露宿追赶花期,十分艰辛;三是养蜂对天气十分依赖,一旦流蜜期遇上连续雨天,不仅操心当年的收成,还要确保蜜蜂不会被饿死。四是现在市场上的蜂蜜真假竞争很大,稍微好一些的就在真蜂蜜里面掺入一些饴糖之类的产品,有些甚至直接用糖浆造假。
4.jpg

林文静说现在年纪大了,养不动。去年还卖了90多箱蜜蜂,就是为了轻松点。而且他的儿女们都有给他生活费,养蜂已经成了他的爱好,目前就守着现有的61箱蜜蜂过日子,几年前就不再去西天尾蜂场赶花期了。

年轻时忙活那些蜜蜂一整年也挣的不多,现在年轻人还有更轻松、还高薪的工作,自然就不愿意冒着被蜇的风险,去全国各地赶花期就为了那几万块钱。当一项手艺失去了经济价值,就很难再传承下去……这些蜜蜂们见证了林文静的一生,也养活了他一家四口。如今,他也守候着这些蜜蜂充实着自己的老年生活。
3.jpg

本帖被以下专辑推荐:

143

主题

2565

帖子

7600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21
发表于 2019-11-9 17: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最怕蜜蜂了

68

主题

1388

帖子

3835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1
发表于 2019-11-9 17: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哪行都不容易

15

主题

410

帖子

14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5
发表于 2019-11-9 17: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深山老林

48

主题

779

帖子

28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8
发表于 2019-11-9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被蜇了无数次

129

主题

2745

帖子

9878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83
发表于 2019-11-9 17: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宗的蜂蜜啊

73

主题

2287

帖子

5513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4
发表于 2019-11-9 17: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辈子的事业啊

58

主题

1295

帖子

3660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7
发表于 2019-11-9 17: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风险  就没有收益

185

主题

5742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莆币
68
发表于 2019-11-9 17: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高手

39

主题

578

帖子

21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6
发表于 2019-11-9 17: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听说赶花期以为很浪漫,后来去见过一次,是真的苦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