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11 | 回复: 0

[吃喝玩乐]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复制链接]

39

主题

14

帖子

10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1
发表于 2017-1-5 1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明天就是腊八了,你知道十二月初八为啥叫腊八么?你知道这一天为啥要喝腊八粥吗?

腊八,即十二月初八。《隋书·礼仪腊八粥志》记载,“腊者,接也”,也就是说新旧交替的意思。“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一天过了,农历新年就来了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腊者同猎”,打猎收获禽兽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字左右结构,左侧的“月”为偏旁,从“肉”,就是用肉“冬祭”的意思。

腊八节要喝腊八粥,这样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了。各地的腊八粥略有不同。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清朝时候,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腊月初一起,皇宫总管内务府派司员把粥料和干柴运到雍和宫,到初五晚上准备就绪。初七清晨,皇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监视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为止。

据史料记载,每一锅粥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公斤,干柴5000公斤,共熬6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宫内,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作为施舍。

那么,为啥腊八要喝腊八粥呢?

传说一:释迦牟尼佛喝粥成道日

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也叫“成道会”。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最终认为这种苦行并非解脱良方。正准备放弃的时候偶,遇到一位牧羊女送他奶粥,他吃完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腊月初八悟道成佛。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都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因此,每年腊八,太原白云寺、大同法华寺等山西很多寺庙都会煮粥供佛、布施,很多市民也会赶一赶这热闹。

传说二:朱元璋监狱自创八宝粥

民间有腊八节起源于元未明初的说法,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将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下令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纪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后成为习俗。

传说四:“赤豆打鬼”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五:纪念修筑长城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教育后人勤俭持家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看完这几个传说,乐宝只想赶紧熬一碗好粥,过一个好年!

喝碗腊八粥,品一品粥里的文化传说。

喝完腊八粥,之前所有的遗憾,便都是来年惊喜的铺垫。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