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房网
  • 二手房
  • 新房
  • 导航
  • 登录
查看: 9807 | 回复: 1

10个珠宝商8个莆田人

[复制链接]

3

主题

175

帖子

24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发表于 2011-10-4 23: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国的珠宝首饰业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在全国经营珠宝首饰的10个人中有9个是 福建人,而其中8个是莆田人。这一说法虽然有点儿夸张,但莆田从事珠宝首饰业的人数之多,也由此可见一斑。  据福建省宝玉石协会秘书长王乃珠介绍,福建仅次于广东,是全国第二大珠宝产业基地,但在深圳(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超过半数的珠宝从业人员是福建人;广东四个玉器销售基地中有三个主要是莆田人在经营的。
  目前,福建有30多万人从事珠宝首饰业,其中莆田人占了绝大多数。去年,全国700亿珠宝首饰产值中有300亿是莆田人创造的。
  为何有如此之多的莆田人从事珠宝首饰业,莆田人的珠宝首饰企业是怎样造就了如此举足轻重的影响呢?近日,记者来到素有“黄金村”之称的莆田北高镇埕头村、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的莆田珠宝首饰企业,一探究竟。
  【起步】
  打金累起财富

  “我爷爷从20世纪初就开始打金,埕头村的不少打金人都是我爷爷和父辈带出来的徒弟。”今年已经55岁的叶清和回忆说,他爷爷的打金手艺传给了伯父,伯父传给了父亲,父亲又传给了他,现在他的儿子、侄儿们也都在经营珠宝首饰。
  就是这样靠着师傅带徒弟,北高镇及东侨镇等周边乡镇的很多人都走了这条道。“当时主要就是加工女人出嫁时戴的戒指、项链、手链,小孩用的手链、脚链及项圈等。”他说,打金这门手艺入门不难,但要想手艺好却也不容易。
  “全国各省市,我都跑过了。”现在已经是北高镇埕头小区党委书记的叶清和扳着手指数了数说,1979年下海打金至1993年回乡从政这14个年头里,他走遍了全国的多数大中城市,最北到了黑龙江的漠河,最南到了海南,最西到了西藏。
  而莆田华昌首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王16岁时就随着师傅跑遍大江南北。他介绍,1988年后的4年间,他在东北的齐齐哈尔和牡丹江,而据他所知当时就有数十家金铺是莆田老乡开的。
  每家每户都做珠宝首饰生意
  “居无定所,当初的日子真是辛苦。”叶清和辛酸地回忆起往事,刚到一个地方时,往往生意不错,但一年半载后通常就没什么生意了,只能换地方;打金人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一年至少要换两个地方;而且打金利润很低,要缩衣节食的。
  北高镇的许多家庭都是这样通过子继父业、师徒传承开始了打金人的生涯;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纷纷走向全国各地,靠手艺慢慢积累起第一笔财富。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莆田珠宝玉石源于雕刻业。改革开放后,莆田的打金人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不断吸收异地不同文化,技术工艺日益精湛,加工风格日益丰富;这些打金人成为现代莆田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的开创人。
  叶清和向记者介绍,埕头村有村民786户、4200多人,几乎每家每户都做珠宝首饰生意,其中有2300多人在外地做。
  【发展】
  从手艺人变身总经理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黄金“统购统配”体制开始松动,黄金市场逐步开放,莆田打金人迎来了春天。顺应市场需求,莆田人从手艺人转变成了商人,纷纷在全国各地开金铺;而到了本世纪初,莆田打金人再度抓住机遇,开始办公司建厂房,当起了总经理,并把销售网络铺设到了全国各地。
  在深圳做珠宝生意的翁德新介绍说,1993年,黑龙江黑河市在我国最早放开了黄金市场,全国珠宝首饰生意人都跑到黑河,其中莆田老乡占了大多数,在当地开了100多家金铺,加工并销售珠宝首饰。从这以后,莆田人开始深入全国各个县城开金店。
  张国王也是上世纪90年代结束了打金人的生涯,回到莆田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先是到国营企业上班,后来又承包了这家企业的珠宝首饰经营部,自己当起了老板。到1998年时,他创立了华昌。
  “开始时只有10多个工人,除了给在外地开店的老乡少量供货外,主要向福州供货。”张国王说,随着向外地老乡供货量的增加,他们开始自己到外地建立零售

6

主题

1673

帖子

4674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29
发表于 2011-10-5 0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搞越真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