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歌 于 2018-9-1 08:36 编辑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进城乡文化均等发展,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基层,公益性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是我县响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统筹城乡文化均衡发展而实施一项的文化惠民工程。
2018年8月27日,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演职员们,风尘仆仆的赶赴灵川镇下尾村为期两天的公益性下乡演出,序虽已入秋,但暑气未消,起坐间也能令人挥汗,然天公多情,一场连绵的清凉秋雨赶跑了恼人的暑意。
管乐未奏,离开戏时间尚长,戏台下已经坐了许多人了,且不问他(她)们或是因为远道提前而来,还是喜欢就近台前看的清楚,占个前面的位置。总之,家乡人爱看戏。爱的是浓浓的乡土情怀,台上传递的是四维八德、三常五纲。生在戏曲之乡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几句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
音乐奏起来了,大红的戏幕徐徐来开,演员们踩着蹀步,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点点闪烁的光芒。 暴雨如期来临,台上的演员早已司空见惯了这种天气。台下的观众看来也是有备而来,瞬时举起手中雨伞,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继续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文化盛宴。戏台上虽然可以遮雨,但风吹来的雨滴还是会飘在演员的身上或脸上,他(她)们只能当作没感觉的继续为台下的观众表演........ 莆仙不仅是莆仙戏的发祥地,而且还走出了如陈仁鉴、郑怀兴这样闻名全国的剧作家,和许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随团灵川演出遇暴雨有寄)
幕中天地岂浮荣,今古人文无不并。 讵只寻常听善恶,还缘数丈耐纵横。 风云看惯襟怀老,丘壑行多眼界清。 连日又逢嘉澍急,台前蹀步自轻盈。
(灵川青龙宫演出逢雨即景) 青龙千载镇灵川,台榭几回闻管弦。 应是笙歌听起兴,行云吐水戏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