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地球的过客 于 2018-7-9 12:30 编辑
图片太大上不来抱歉可以百度看;
仙游枫亭文化之旅
经我们介绍,千年的浮山陈氏始祖湟公墓神奇般的找到了,莆田市陈氏委员会陈国森会长,出于对浮山陈氏事务的关心,多次向我们表示有时间要去看一下。2018年4月4日,浮山陈氏理事会,组织部分宗亲祭祀始祖湟公,并感谢枫亭陈氏宗亲,为找寻浮山始祖墓历尽艰辛,定制一面"千年始祖家居地,万世子孙此处人"锦旗相赠,邀请市陈氏陈国森会长、陈金察陈志廉常务副会长,共同参加仪式,在枫亭宗亲的精心组织协调下,促成了这次的枫亭文化之旅。 上午十点我们到达枫亭陈氏分会,受到宗亲们的热情接待,在欢迎仪式上 ,会长陈国森会长做了热情洋溢 的讲话,为今后的工作做了安排,随后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的近况及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会后举行了授旗仪式,并且合影留念,之后前往麟山村鸡公山祭奠浮山始组。 据族谱记载,莆田浮山陈氏始祖湟公,河南固始浮光山人,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携家入闽,卜居枫亭东门,卒后葬于仙游连江里秀郊,墓上方有大石刻唐光山陈公墓,因年代久远,地名变更,墓址无处找寻。在枫亭陈氏宗亲的帮助下,在麟山村鸡公山终于找到了浮山始祖湟公墓,墓上方的石刻与族谱记载及当地老人回忆内容完全相符,令人称奇的是,本次枫亭宗亲帮助找寻湟公墓的过程,富有传奇色彩。 来到湟公墓前,在常务副会长陈金树的主持下,举行了祭奠仪式,首先陈国森会长陈金察常务副会长代表市陈氏委员会,陈志廉会长陈金星副会长代表仙游陈氏委员会,陈建春会长陈文川董事长代表枫亭陈氏分会,陈元镇常务副会长陈金沐荣誉会长代表浮山陈氏理事会,向浮山始祖敬献花篮,全体向湟公行鞠躬礼,之后众浮山宗亲向始祖行祭拜礼。宗亲们怀着虔诚之心,缅怀先祖,千年的祖宗虽有点远,但尊宗敬祖,祭奠祖先是我们的传统,家族优良的家教、家风的传承,关乎我们整个社会,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后代,这样的精神财富,比留给他们金银财宝更为重要 。 午餐后,陈氏宗亲一行,参观了枫亭的"威惠灵著王庙"。据《侯揽陈氏族谱》记载:唐代入闽始祖、副诸卫上将陈政领兵戍闽,举家寓居仙游枫亭陈庐园达四十二年之久,至唐景云二年,政子元光以身殉职,孙珦嗣父职,始迁属於漳,遂成漳人,而有的裔孙仍留枫亭陈庐园故居,繁衍生息,一代代相传。《枫亭志》载:"元光随父戍闽,家枫亭,及创漳州,遂刺漳事,又死事於漳,故漳人為之立庙,称开漳大将军,庙号威惠,漳诸县多有之。而枫亭陈庐园,亦立威惠灵著王庙南北二座,子孙世祀,乡人奉以為 神。接着,陈氏宗亲一行,赴枫亭东宅参观陈政墓园。 据介绍,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因漳州啸乱,唐廷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许大正等战将 123员,挺进入闽,唐高宗仪凤二年( 677年) 4月,镇守了闽南共9年的陈政将军在枫亭病逝。朝廷钦赐諡号"忠烈",追封右豹韬卫大将军,墓在枫亭赤湖头。明嘉靖、清康熙、乾隆的《仙游县誌》,均有陈政墓在仙游枫亭赤湖的记载。1984年,东宅村民发现了陈政墓的遗址,找到了墓址上立有一块淡绿色的花岗岩墓碑,碑宽45厘米,高56厘米,碑上镌刻十个大字:"唐副尉上将讳政陈公茔"。枫亭陈氏正准备重修陈政墓园,斗北企业家慈善家陈文川宗长闻讯答应捐资修建,做为枫亭的一个文化景区,以作永久之纪念。目前已得到福建省考古队考证,现等待最终认定结果。随即,陈氏宗亲一行兴致勃勃登上塔斗山,聆听枫亭文化研究会郑秋鉴老师的精彩讲解:枫亭天中万寿塔建造于五代,以其别致的造型及丰厚的文化内蕴,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塔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文物。在枫亭建造天中万寿塔,是因为它具有佛教文化、中国儒家的尊君孝道文化、中国镇邪禳灾的传统文化等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天中万寿塔高耸在螺峰巅上,成了海上航行辨识枫亭的一种标志。据记载,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泉州港,也有枫亭的"太平港"所包含的航海文化。它对于古今我国与海内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临清明时节,天气晴朗、气候温和,可谓"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谓之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一整天的行程是名符其实的枫亭文化之旅,让我们领略到枫亭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和仙游的九仙文化相得益彰,可谓是丰富多彩,不仅在我们莆田陈氏领域得天独厚,而且在福建省里也是凤毛麟角。 尊宗敬祖,缅怀祖先,这样的活动,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亦可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返回市区途中,脑海里还浮现着那些,富有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以及枫亭人的热情和自信,象醇香的佳酿余味缭绕,仿佛站在塔斗山顶一样,如沐春风。再斗北,再见枫亭。
莆田市浮山陈氏理事会
2018年4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