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房网
  • 二手房
  • 新房
  • 导航
  • 登录
查看: 16031 | 回复: 29

[莆田城事] 林姓莆田人的牛人,她是中华民族的首批女飞行员!

  [复制链接]

99

主题

1272

帖子

3919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14
发表于 2017-8-9 08: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众多闽中抗日志士中,有一位女中豪杰。她是中国早期女飞行员,为了抗日救亡,舍弃海外事业毅然回国;她是烽火岁月中绽放的铿锵玫瑰,为巾帼长廊增添一色绚丽花朵,她的名字叫林鹏侠。


林鹏侠,原名林淑珠,1907年5月17日出生,系莆田城内坊巷林氏名门闺秀。父亲林心香,20世纪20年代辞去亚细亚火油公司莆田分公司经理执事,闯荡新加坡创业打拼,经营橡胶园,做成一方龙头企业,人称“橡胶大王”;母亲杨玉英,相夫教子和任教,样样拿得起。他们关心国事,乐做慈事,乐捐莆田哲理中学,莆田基督教堂,创办恤嫠院,筹办孤儿院等等,一时传为佳话。母亲早年在坊巷购房设址,挂牌“杨玉英恤嫠院”,无偿收养50多位贫苦无依老年寡妇,声誉鹊起,名闻遐迩。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闻之大喜,手书“懿德慈型”横匾赠之,表彰其善举。林家对子女则勉励勤奋读书,积极上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信念。富裕开明的家庭,给林鹏侠提供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机会。

b083fead6de7174e798133.jpg

林鹏侠(右一)和她驾驶的飞机。

b083fead6de7174e798134.jpg

林鹏侠

b083fead6de7174e798135.jpg

林鹏侠(左一)和友人在西安合影。

踏上通往蓝天的征途

林鹏侠少时就读哲理中学。这所教会办的学堂,让她有机会早早学到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了解西方社会,了解发达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作为,有机会参加现代体育运动。她还先后求学于天津、上海等高校。然而,天性活跃,求知欲望强烈的她,还不满足国内所受教育,1925年,林鹏侠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她还热衷现代体育运动,练就一身强健的体魄。海外深造,为她打开了解西方世界更广阔的视野,一个更大胆的构想在她的脑海中逐渐形成。1929年,她结束美国的学业,出人意料地决定到英国学习军事航空技术,做一名驾机上天的飞行员。此时,她觉得自己的名字林淑珠太淑女气了,太不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了,就痛快改名林鹏侠,字霄冲,寓鹏程万里、侠肝义胆、气冲霄汉之意。英伦时光,她冬冒严寒,夏顶酷暑,勤学苦练,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掌握了军事航空技术,成为中国早期女飞行员。有上海友人吟诗赞其云:“数载航空汗漫游,壮怀洗尽女儿羞。关心家国修才技,留取他年击寇仇。”诚哉斯言。


毅然回到苦难的祖国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加紧对中国发动军事侵略,接连制造1931年的东北“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上海“一二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正在新加坡代父经营橡胶业的林鹏侠闻讯义愤填膺,而深明大义的父母亲则极力支持女儿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一封来自福建莆田家乡的催女归国服务战地的来电,如同火种般点燃林鹏侠心中义愤的干柴,给她增添抗击外敌的勇气,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


1932年春,林鹏侠胸怀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舍弃海外的事业,毅然回到苦难的祖国,直奔“一二八”事变的发生地上海。然而,等待她的是淞沪会战失败,《淞沪停战协定》阴霾笼罩天空,一腔报国的青春热焰,被一纸丧权辱国的协定冷水当头浇灌,林鹏侠悲恨交加,痛恨日寇凶恶,痛惜国家羸弱,叹息报国无门。这段沉痛的经历,在她后来撰写的《西北行》一书中有过简要的记述:“一二八沪战时,余方留星加坡,代余父管理所营之橡园事业。一日奉母电,召余迅速归国服务战地,欣然命舟,至则《淞沪协定》已成,失望不可言说。乃废然买棹,省亲于莆田故乡。”但是,民族救亡运动毕竟拉开了序幕,抗击日寇的伟大征程,正期待着林鹏侠的积极参与。


考察祖国大西北

1932年冬至1933年夏考察陕、甘、青、宁、绥各省,1948年夏至1949年夏考察新疆南北部,是林鹏侠的两段重要人生经历,其中充满着艰辛与曲折。考察祖国大西北,是林鹏侠酝酿已久的人生规划。当年留学美国英国,她既为“外人盛称我西北为世界之天堂,又目为世界之秘密宝藏”而自豪,又为无法回答同窗有关西北地理气候人情物产的咨询而遗憾,于是“分其读书余力”,投入对祖国大西北的专题研究(《西北行·西行之始因》)。这是林鹏侠考察大西北的最初动因。


1.jpeg

兰州老照片


近日,读林先生所著《西北行》总有一种眼前被点亮的感觉,有道是从来没有人真正认知一片土地,在林先生的智慧和经历之上加深了对西北这方土地的认识,甚至找到了一直让很多人都不解的“甘肃为什么总是这么穷或者落后”的答案。

林先生说,“国家之弱强,唯视教育之兴衰以为正比例”,“吾人欲救亡图存,不可不先着力于国民教育。”今天的甘肃乃至西北各地的教育与过去相比,虽说有着惊人的发展,但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2.png
水梓先生

1932年12月4日,林先生拜访了时任甘肃省教育厅长的水梓先生。水梓(1884年—1973年)甘肃兰州人,原籍浙江。水梓先生在西北地区久负盛名,是近现代甘肃历史的主要参与者和见证人,大名在甘肃更是无人不知。

水梓先生的身世既属于他的家族,更属于生他和养他的甘肃。有人甚至说,离开了甘肃就没有水梓家族的历史,同理,一部20世纪的甘肃历史如果不写水梓和他的家族,也会使甘肃的历史留下某种程度的缺憾。著名记者、主持人水均益就出生和成长在这个被称为“陇上第一名流”的大家族。
林先生说,晨访教育厅长水梓先生,略得教育之状况。据云:“甘肃省教育落伍,本在意中。省库既缘灾害频繁,而致支绌,教费无着,教职薪俸过薄,且不能按时发放,是以经济、人才,两俱缺乏。年来民不聊生,转徒之不暇,安望求学?又回民约居本省人口之半,少有读汉书者。凡此皆为教育不能发达之原因。一切进行,均感棘手。”言之慨然。

闻水氏此次来长教厅,满欲一展抱负,奈困兹环境,有怀才莫施之感。兹就皋兰省会观之,所设学校,计有甘肃学院一所,省立第一师范、女子师范各一所,省立第一中学及农业学校共二所,省立工艺学校、女子职业学校各一所,私立小学校共三十余所。此外复有回民自办之清真学校二所。除学生外,仅余千名而已。程度甚低,不能与内地比较。女子师范生不及百名,以兰州人口十余万之众,妇女居其半数,入学受教育者者乃如此寥寥,可知甘肃女子教育更属落伍中之落伍者。

3.png
当时甘肃的妇女儿童

此省会区域,其教育情况,尚不逮内省之县城,则其外县乡村,更无论矣。教育为立国之根基,子女为国民之母,其教育尤关重要。故国家之弱强,唯视教育之兴衰以为正比例。甘肃当西北边防之要冲,国民教育,尤属不可缓图。

4.jpeg
当年的兰州城墙

林先生的这段记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甘肃的教育状况。在这里有两个“一半”,即“回民约居本省人口之半,少有读汉书者”、“以兰州人口十余万之众,妇女居其半数”,格外醒目,说出了当时的实情,也应该引起当下人们的重视。

5.jpeg
路上的贫困儿童

甘肃这个地方,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让少数民族兄弟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一直都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妇女接受教育的程度更能反映出社会的文明进步。而林先生所说,“此省会区域,其教育情况,尚不逮内省之县城,则其外县乡村,更无论矣”更是道出了甘肃贫穷落后之根源。

林鹏侠的首次西北行,与母亲的决心关系密切。当时,她正准备“往投东北义勇军以偿杀敌复仇之愿”,但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包括其母,开始关注西北。母亲组织全家四处搜集资料,对大西北进行长达两个月之久的研究,认为要同日寇周旋下去,就必须开发经营大西北,考察建设大西北极其重要,于是力劝林鹏侠西北行。林鹏侠被说服了,“余既聆母之训,深服所见远大,遂谨跪受命而垂泪诺之。”她在所著《西北行》一书正文第一页,赫然作下“西行之始因——大哉母命”之标题。


首次西北行,林鹏侠从家乡莆田至上海,又从上海至西安,再从西安至西北各地。考察了陕西的西安、潼关、延长、临潼、咸阳、凉州,甘肃的兰州、皋兰、五泉山、祁连山、平凉、嘉峪关、玉门,青海的西宁,宁夏的六盘山、贺兰山,内蒙古的河套、包头、五原,绥远的归绥、明妃青冢等地。广袤的大西北,留下这位东南奇女子长长的足迹。


新疆本是林鹏侠首次西北行的最终目的地,但因新疆发生战乱,无法成行。“其后,十数年间曾数度作入新之计划,虽结果都成泡影,而此志终未移易。”(《新疆行·自序》)1937年,心比天高的林鹏侠计划由新加坡启程,经印度,翻越“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进入南疆。正当加紧准备启程,入印度的护照都办好之时,不料父亲在莆病危,急电“盼儿速归”。待她“返抵家园,适值卢沟桥事变,烽火弥天”,“父病亦加剧,终至弃儿长逝”,让她“抱恨终天,无心远游。”(《新疆行·自序》)1941年、1945年“又前后两次前往,终因事阻,至兰州复中止。”1948年夏终于成行,实现十六年之夙愿。“足迹得遍天山南北”,“诚平生一大乐事也”,“此游历时凡一载,行程二万里,有所见闻,有辄泚笔为记。”(《新疆行·自序》)


考察大西北,林鹏侠每到一地就座谈、采访、观察、记录、摄影,晚间,又不辞辛苦,坚持查资料、写日记、整材料。两次考察,著述两书。1936年1月,30万字的《西北行》在内地出版,1951年1月,28万字的《新疆行》在香港出版,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新加坡《南洋商报》谢松山为《新疆行》作序。两书以厚实真挚的资料告示国人:伟大的大西北,“诚民族复兴大好之根基,吾海外归国侨民无上之乐土也”,读来振奋人心,体现作者鲜明的爱国情怀,渊博的文史知识,求实的处事作风,不凡的坚强意志,扎实的文字功底,为国人提供一份开发大西北珍贵资料。两书均引起国人和海外华侨的广泛关注。


烽火中绽放的玫瑰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林鹏侠精神振奋,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活动。《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9月号《抗战中的福建妇女》一文写道:“福建籍侨胞林鹏侠,曾在英国学习航空飞行,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参加空军杀敌”。又据林鹏侠的侄女,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林惠贞回忆,姑妈林鹏侠驾机杀敌的壮举,是他们林氏大家族引为自豪的话题,经常都会有人提起,经常会用姑妈的事迹勉励晚辈。


一位接受良好教育,树立崇高理想的女性青年,当祖国受到外来入侵,人民受到野蛮蹂躏的时候,义不容辞,驾机上云天,拼杀侵略者,这是何等值得骄傲的中华奇女子。


此外,为抗日救亡大事,林鹏侠常常奔走于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重庆等地,与周恩来、宋庆龄、张澜等有过多次的接触。她加入黄炎培、张澜等人于1941年创建的中国民盟党派,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威望日高,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1938年,她和胞妹林荫民在家乡莆田创办《福建新报》,旨在弘扬民族正义,呼吁民众抗日救亡。还在莆田创办莆青中学,自任校长,聘请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弟弟林鸿才等人任课,悉心培育国家人才。一位勇于使命担当的女性青年,为了抗日救亡,不畏凶险,不知疲倦,四处奔波,这是何等绚丽的巾帼红玫瑰。


林鹏侠后来定居美国,逐渐淡出国人的视线。但祖国没有忘记这位为强国而学飞,为抗日而回国的女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改革开放后,当开发大西北成为共和国战略国策时,冬眠多年的《西北行》、《新疆行》苏醒了,拂去历史的灰尘,重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宁夏人民出版社先后于2000年8月和2010年5月把《西北行》编入“走进大西北丛书”重新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把《西北行》编入“西北行记丛萃”重新出版。2012年12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镰对《新疆行》进行整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入“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丛书重新出版。全国各地研究开发大西北的文章,大凡回顾历史,必提林鹏侠。林鹏侠一名,几乎成为民国时期女性考察大西北的符号。1979年,林鹏侠因病在美国夏威夷去世。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胜利72周年纪念之际,让我们缅怀这位中华民族抗击日寇入侵艰难岁月中的女中豪杰,让她当年的壮举及两书的珍贵资料昭示于现世,激励今人。


17

主题

1112

帖子

25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3
发表于 2017-8-9 08: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厉害

79

主题

2521

帖子

5594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3
发表于 2017-8-9 08: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居然还出过巾帼英雄

30

主题

4065

帖子

7449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47

论坛活跃奖

发表于 2017-8-9 09:0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导体之母"林兰英更闻名!

224

主题

1761

帖子

9623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91
发表于 2017-8-9 09: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厉害

160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二等元勋

Rank: 10Rank: 10Rank: 10

莆币
1504

论坛活跃奖

发表于 2017-8-9 09: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10

主题

742

帖子

13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1
发表于 2017-8-9 09: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

9

主题

603

帖子

11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2
发表于 2017-8-9 0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了

19

主题

1196

帖子

3270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2
发表于 2017-8-9 09: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41

主题

759

帖子

4193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莆币
17
发表于 2017-8-9 09: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实盖帘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