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柳青云 于 2016-12-11 15:02 编辑
昨天央视《等着我》节目发出一串微博,其中有这么一条。
约1980出生1986年被拐到莆田荔城北高 胡星星(女)寻亲 现身高148cm,头上一个发旋,记得家在马路边上,会下小雪,父母晚上出去摆摊,父亲彭登福(音),母亲陈虹英(音),家里用蒸笼蒸干饭,常和姐姐们去山上偷白地瓜吃,管奶奶叫婆婆,邻居有个疯子头上梳两条辫子。请知情者与小编联系。
80年出生,现已今有37岁,该贴是2014年发出寻亲的,当时该女子有35岁,寻找亲生父母的渴望是有多么急切可想而知。
大家如果还记得去年(2015年)有这么一则消息“女子莆田找到被拐22年儿子 曾和儿子仅隔一条街",说的是一对湖北武汉的父母终于在各个渠道的帮助下找到失散22年的儿子,而这个儿子是被拐到莆田,成为上门女婿,现在在北京工作,有两个儿子,家庭美满。
2014年也有一则消息“女子4岁被拐卖福建莆田 母女失散25年重逢喜极而泣”,讲的是浙江一对父母找到失散25年的女儿,而这位女儿是被拐到莆田北高,现已经结婚,有一子一女,与丈夫在深圳工作。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
70年代到80年代末这个20年,莆田部分沿海地区,以海产品养殖、捕捞和种植业为主,有的地方还是很穷的。当地就流行抱养女婴或女童。这些女孩成年后,大多从抱养家庭的养女变成儿媳妇;小部分因为抱养人家儿子长大不愿与童养媳成婚,她们就以女儿身份出嫁。有的家庭都是生女儿,就包养一个儿子做上门女婿,传宗接代。
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